水村

朝代:宋代|作者: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悲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漠漠迷渔屋,野旆翻翻露酒家。
一幅江南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译文/注释

    译文
    成双成对的精美画船静静地停泊在滩头沙边,远望对岸寒林衰草迷濛渺远。
    翠鸟在碧绿荷叶上悠然酣睡,白鹭在芦花丛中悠闲栖息。
    溪边,淡淡的云层笼罩着渔家小屋迷茫一片,翩翩酒旗展露于荒村酒店。
    只可惜这美如一幅绣成的水墨画卷的水村风光,没有人画出寄往京华的官场大院。

    注释
    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
    画桡:饰绘华美的船。桡,原谓桨,此指代船。
    烟芜:笼罩着烟气的野草。
    赊:语助词。
    翡翠:指翠鸟,羽毛青翠的水鸟。
    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野旆:指荒村的酒旗。旆,旗。
    绷:绣绷。此代指绣成的绣品。
    水墨:水墨画。

    全文赏析

    此诗以隐逸的田园生活入题,以“闲望”的姿态、心境,描绘“水村”的秀美景色。但题旨不在表现闲适情致。尾联二句,表现了诗人厌恶繁华尘俗、仕途名利的高洁情操,含而不露,韵味醇厚。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尾联是隐居的诗人,劝诫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1) 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
    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2)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
    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作者俞紫芝简介

    俞紫芝画像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少有高行,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王安石晚年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俞紫芝与其弟俞子中(字清老)从游,颇得赏识。王安石自称晚年门下多佳客(李之仪《书俞秀老诗卷后》),俞氏二兄弟便是代表。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