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张先>行香子·般涉调

行香子·般涉调

朝代:宋代|作者:张先|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译文/注释

    注释
    ①蓝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至长安东北流入灞水。
    ②醺:醉酒。③巧谈话:谈吐乖巧文雅。
    ④凌波:形容女子步伐轻盈。
    ⑤朱门:旧时指豪贵人家,这里指歌伎们居住的地方。

    全文赏析

    首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歌女的高超伎艺:舞姿轻盈,如雪花飞扬;歌声高亢,响遏行云。当时人们评价歌伎,常以伎艺而非色相来评定优劣,词中的女主人公伎艺超群,富有魅力。“闲淡妆匀”展现了女子娴静素雅的面容,“雪”与“云”的意象均给以人恬静淡雅之感。蓝溪本是地名,结合下句“深染轻裙”可知,此处是一语双关,暗指裙子的颜色。接下来几句描写歌女工作时的情景。灯红酒绿的朱门里充斥着歌声、醉意与笑语,女主人公此时“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显出迷人的微醺情态。她谈吐文雅,性情乖巧,活力充沛。吸引作者对她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下阕抒发相思之情。“江空无畔”,水不尽,天无垠,是一片浩大空寥的景象。以景写情,象征了对那位歌女的无尽相思。“凌波”形容女子步伐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江水茫茫,这女子现在何方?词人此时故地重游,又过月桥,至青柳朱门,已然“人面不知何处去”(唐崔护《题都城南庄》)。青柳旁,朱门内,曾经酒筵歌舞之地,一度繁华景象,而今不再,只剩有断钟残角,在黄昏时分,呜咽而鸣。至此全词由色彩描绘而转向声音摹写,悲凉气氛渐渐被立体地营造了起来。角声在古诗词中多用来烘托苍凉和伤感的情景,如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等。因此在词人耳里,这“断钟残角”不仅是日暮时分的象征,也是恋情无望的哀音。多少失落或悲伤之情,最后都归为一个“奈”字,说明作者心有不甘而又无可奈何。这种勉强与生活现实和解的姿态极传神,也可见张先刻画心理的功力之深。“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是画龙点睛的妙笔。黄昏时倾听断钟残角,伤心之极,他不禁泪水盈眶,痴心不改地念想着意中人,可见作者对这位女子的深深爱恋之情。据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时人由此赞誉张先为“张三中”,“谓能道得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

    整首词形象生动,抒情有致,风格含蓄轻柔,凄婉感人。

    作者张先简介

    张先画像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