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朝代:宋代|作者: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注释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释
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5.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6.沃日(wò rì):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
7.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8.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年。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9.艨艟(méng chōng):战船。
10.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11.乘骑(chéng 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12.略不相睹: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睹,看。
13.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14.一舸无迹(yì gě wú jì):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15.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6.逝:去,往。
17.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擅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为吴国之地,故称。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译)。
18.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画着文彩。
19.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饰。
20.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21.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22.江干(gān):江岸。
23.珠翠罗绮(qǐ)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24.倍穹(qióng):(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25.而僦(jiù)赁(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转折。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26.虽席地不容间也: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许,使。间(jiān)空间。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全文赏析

钱塘江资料
  钱塘江(又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天下奇观。

主题分析
  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时已是南宋灭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写作特点
  1.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本文的描写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描写生动。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白描部分,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相衬”,江干上下“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或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问题解答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⑴潮来之状。作者由远到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的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观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作者周密简介

周密画像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
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年内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
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留传诗词有《草窗旧事》、《萍洲渔笛谱》、《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笔记体史学著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