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杜甫>寄常征君

寄常征君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白水青山空复春,征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译文/注释

    注释

    ⑴张远注: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另外,征君一词见于《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
    ⑵空:犹徒然。
    ⑶傍:傍靠,投靠,例如“路难悠悠常傍人”(《九日》)。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犹红尘、世俗之处。
    ⑷殊众:出众。仇兆鳌注:楚妃,比朝贵之得宠。但是清朝陈廷敬另有说法:楚妃,犹言宋子、齐姜、燕姬、越女,喻仕途中名位相轧,炫才嫉妒者。
    ⑸传说中丁令威在辽东成仙为鹤,因为辽东在海边,所以称为“海鹤”。这里指代常征君。该典出自晋陶潜(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过,集城门华表柱。阶前,暗含阶前趋走之意。《论语·乡党》中写到“没阶,趋近,翼如也”。晚唐李商隐也有诗“一生无复没阶趋”(《任宏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回京》)。鹤一向被认为具有仙风道骨,无所羁绊,是隐士高人的象征,但在这里却“鸣向人”,仿佛有所乞求。
    ⑹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绝粒:绝粮,见《后汉书》:范丹为莱芜长,遁居梁沛之间,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若。这句的意思是,工作很忙,但收入不高。
    ⑺羁绊,犹言束缚牵制。此句所写即所谓“吏隐”。继上四句对常征君表示惋惜后,五六句是对他的体谅。
    ⑻开州(今重庆开县)是常征君任职之地。

    全文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晚春,当时杜甫55岁,居云安(今四川云阳)。开州府为官的常征君,惊悉杜甫卧病云安,不顾往返四百余里的舟车劳顿,短期内曾两度探视。常征君的到来,使杜甫的愁怀得以宽解,病情也逐渐好转。杜甫于欣慰中写诗《寄常征君》:“白水高山空复春,征君晚节傍风尘……”诗中,杜甫对常征君境遇、屈才抒发了自己的感叹,同时对秀山丽水、春色无限的开州流露出向往之情。而常征君去云阳探望杜甫时,亦盛情邀请杜甫前往开州疗养。

    仇兆鳌《杜诗详注》:首句言春,末句言云安,知是大历元年春云安作。其云入夏,又云热新,乃当春而预道夏时也。此诗,伤征君之晚出。上四惜词,五六解词,七八慰词。山水空度春光,以其晚节犹逐风尘也。楚妃,比朝贵之得宠。海鹤,比处士之依人。今事丛犹然乏食,知官卑但以藏身耳。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