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吴文英>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朝代:宋代|作者:吴文英|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
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荣华事、醉歌耳热。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译文/注释

    注释
    1.江南春:吴文英自度曲。双调,一百零六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六仄韵。杜衡山庄:杜衡,香草名。又作“杜薇”、“杜葵”。
    2.牙签:即书签,古以象牙制成,故名。
    3.寒:一本作“昏”。
    4.芳铭:砚铭。铭,一本作“名”。棠笏(hù):指为民的德政,此化用两个典故,一则是《新唐书·魏暮传》载:魏暮为魏征王世孙,唐文宗一次问魏暮:“你家中还存有诏书吗?”暮说:只有故笏。文宗下诏送上。郑覃说:在人不在笏。文帝说:你不解我之意,此笏就是今日之甘棠。文帝对暮说:事有不当之处,不必避嫌,只管论奏。“甘棠”,出自《诗经·召南·甘棠》:“敝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郑云笺:“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悦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原为召伯在棠树下听讼,后用以歌颂地方上好官。棠,一本作“堂”。
    5.秋床听雨:即夜雨对床,后专指兄弟团聚。
    6.谢庭春草:即谢灵运梦堂弟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句事。
    7.营:一本作“萦”。
    8.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奉节县内。
    9.汉节:汉代皇帝所授的符节。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执的信物。
    10.羽扇纶巾:手持鸟羽做的扇子,头戴丝带做的头巾。比喻态度悠闲,从容不迫。
    11.诸葛:诸葛亮。《三才图会》云:“诸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12.料:岂料之意。莼(chún)丝鲈雪:又作莼鲈之思,莼羹鲈脍。用张翰思归事,比喻思念故里。
    13.从:一本作“没”。
    14.华:一本作“辱”。
    15.醉歌耳热:杨恽《报孙会宗书》:“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呜呜。其诗曰:‘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表达对友人张翁不慕荣华富贵的赞许之意。
    16.纫(rèn)兰: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比喻人品高洁。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玉。
    译文
    杜衡山庄地处山间,所以常有清风飘拂书架上插着的书签,也时有云雾漫过书桌上的古砚台。然而张药翁虽已身归山水,不问政事,但是他的好名声还留在官员们记事用的朝笏。药翁与兄弟同隐,闲卧眠床,静听风雨组成的大自然合奏曲。药翁之所以选择居住在这儿,是因为讨厌城内车马之声嘈杂盈耳,使人无法安静,比不上这里清粼粼的溪畔,依山筑起的庄园来得秀丽、洁净。所以药翁他不惜工本,派人搜寻来古松、奇石装点山庄。在庄园内还盖起了许多楼阁轩亭,花园中点缀着众多的奇花异草,使药翁可以从此远远地躲开市内喧闹的风月场所,舒适地安居在这仙境般的山庄之内。
    药翁为官时,曾手持汉节乘船上溯瞿塘峡,出使西南蛮疆。他的风度气概,服饰仪表可与汉丞相诸葛亮媲美。他在朝为官正当鹏程万里春风得意之时,却能够及时知机,借口辞官,荣归故乡。 药翁辞官还乡,杜门谢客,安居在山庄内。所以外出用的车马从此可以休息了,但是往日荣华富贵“醉歌耳热”的场面,还不时地出现在主人的回忆之中。药翁现有的一切包括他的嘉名都是君王所赐,所以他今天虽然退居林泉,仍旧感谢皇恩浩荡,就经常把皇上所赐的琼玉佩带在身边,以示不忘皇恩。

    全文赏析

    发端“风响牙签”三句,写山庄风雅并暗写了主人的品格。风吹动着书页,飒飒做响;寒云笼罩着古砚,缱绻萦回,砚上铭刻着为民的德政,为人所怀念。词中用典,转为有德政,为民所怀念。“秋床听雨”三句,写张翁隐居山野后,与兄弟、友人团聚,吟诗作赋,远离城市喧嚣。“清溪上、小山秀洁”四句,写杜衡山庄的美景:山上有小溪潺潺,清澈见底,山庄主客在青山上访奇石、寻古松、建茅屋、种鲜花,这风清月白之境远离红尘,多么惬意。

    上片写杜衡山庄之美及主人张翁之雅。下片继写张翁由仕而隐的雅趣。“瞿塘路”四句,写张翁从仕之时有诸葛孔明之才。“青天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鹏展翅直搏青天九万里典,喻其仕途顺利。“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一个转笔写道张翁思念家乡风味,向往闲适生活,回乡隐居,远离车马喧嚣。结句“天与此翁”三句,以形象的抒情句,赞叹张翁的高风亮节。此处化用屈原诗句,“芳芷嘉名”誉其有香芷的美名,与词题“杜衡”相呼应。“纫兰佩兮琼玦”化用《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及《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诗句,赞颂张翁像屈原那样编织香草秋兰作为佩饰,将玉玦作为饰物佩在身上,不断以高洁芬芳完善自己。

    全词在颂友人方面虽无深意,但在化用典故、创造新词、锤炼句式方面颇有奇特之处。如:“风响牙签”“云寒古砚”以对句写出杜衡山庄的书香风雅之貌,造词新颖。“芳铭犹在棠笏”化用两个典故写其宦德,以“秋床”“谢庭”之典,写兄弟同聚,以“莼丝鲈雪”写归隐山林,以杨恽的“醉歌耳热”写不慕富贵,以屈原《离骚》与《九歌·湘君》中的兰佩琼玦两个典故比喻人的高洁品格。因用典多而时有僻典,故不免为人讥为“生涩”。

    写作背景

    此是一首颂友词。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言为吴文英四十四岁(1244年)在苏杭时作。张药翁为苏杭交游,其生平不详,从词中约略可知其初为官宦,后隐居山野。

    作者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画像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概述图参考资料:“吴文英 画像”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