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落籍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译文/注释
陇上的鹦鹉巢空了,被人关进笼中已有多少年月了啊,扭过头自己用嘴梳理羽毛的孤独寂寞之状令人不忍相看。
如果打开笼子把这只白鹦鹉放回家乡,那你们就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就会得到常念佛经为你们求福的报答。
如果打开笼子把这只白鹦鹉放回家乡,那你们就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就会得到常念佛经为你们求福的报答。
全文赏析
诗的首句“陇上巢空岁月惊”,从鹦鹉飞离家乡写起。陇上,指陇西一带,即今甘肃省东南陇山西部地区。那里盛产鹦鹉,因此古诗中常把鹦鹉称为“陇禽”、“陇鸟”、“陇客”。诗中的“惊”字,言岁月之漫长难熬,实为表现作者自己极为愁苦的心情。
诗的第二句“忍看回首自梳翎”,在一般诗笔之下,鹦鹉自梳翎并不一定就是表现孤独的特有动作,甚或还能给人一种闲适悠然之感。然而在周韶这里,心境不同,感受不同,写诗的目的不同,所以同一物、同一动作,所言之情却大不相同了。她写笼中鹦鹉的孤独、寂寞、屈辱,写这种生活的难堪,并且用“忍看”二字向观赏者发出了令人深思的诘问,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己心底深沉的呼喊。
作者在后两句写道:“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雪衣女,指白鹦鹉。观音:即佛教的观音善菩萨;“般若经”是佛教经名,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简称。
读完全诗,理解了这首诗的寓意。如果说前两句还比较隐晦,那么到后两句就十分明显了:那请求放飞的雪衣女,不正是身穿孝服的作者形象的写照吗?诗歌用比喻和双关的手法,既是写帘间白鹦鹉,切合指定的题意;更是巧借白鹦鹉来自比。作者用白鹦鹉这一具体形象,寄托了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痛苦和自己的愿望,这就比直接地说出来更婉转,更有一种潜在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无疑是成功的,决心坚定而又表达委婉,诗意翻新而又挥笔立成,情辞恳切而又落落大方。好一个聪颖、机敏的周韶,她正是以自己的决心、自己的才智、自己的真情写下这首心深意长而分寸得体的诗篇,而这首诗终于使她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