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

题衡阳隐士山居

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鹤|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译文/注释

    衡阳:衡山的南边。
    放鹤:放归仙鹤,传说仙鹤是仙人坐骑。
    寻:寻找。
    三岛客:传说东海的仙人居住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上。

    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被生活所累,浪费大好的年华,算来哪里赶得上您这样自在惬意的隐士生活呢?

    全文赏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闲居”点题,交代了主人公隐士的身份;“山门”则点明隐居之地。
    B.颔联以传说人诗,显示出主人公不问世事、与世隔绝、寄情自然的生活方式。
    C.喝酒、煎茶、觅句都是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的雅兴和意趣。
    D.全诗语言率真朴素,平易质朴,给人亲切之感,与诗中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与世隔绝”不恰当,由“任人来看四时花”来看,主人公虽隐居山林,但平日并不排斥有人往来,主人公应是静己和交友两全其美的。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释然。尽管生活再“金多”,但也会因俗事而累,倒不如像隐士一样闲居自在。
    传达出作者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之情。结尾以问句作结,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作者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画像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 (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以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