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全文赏析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时杜甫定居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是说战事尚未平息,弟妹各自流散不知何处。句中“干戈”代指战争。
    B.颔联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极言自己思念弟妹之切以及身体衰老之甚。
    C.颈联写景:地势低平,荒野阔大,天空辽远,暮江缓流。 境界开阔而悲壮。
    D.诗题曰“遣兴”,即借诗以自遣;全诗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自然浑成。

    B项,“拟人”错,“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意思是“拭擦衣襟沾染的血泪,理梳头面长满的银丝”,写诗人泪中带血,银丝长满,表达思念弟妹之切和身体衰老之甚,运用的是夸张,并非拟人。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我年老且病哪能活得长久?恐怕没有机会见到弟弟妹妹了。包含了诗人漂泊异乡、体弱衰病、年老迟暮的伤感,战乱未平、亲人离散、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
    从句意作答,尾联“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意思是“我年老且病哪能活得长久?恐怕没有机会见到弟弟妹妹了”,结合注释“时杜甫定居成都”,可分析出“漂泊异乡的伤感”,“衰疾”写诗人年老且病,可分析出“体弱衰病、年老迟暮的伤感”,联系首联“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说战事尚未平息,弟妹各自流散不知何处,可分析出“战乱未平、亲人离散的悲伤”,“应无见汝时”,写应当没有机会见到弟妹,可分析出“相见无期的悲伤”。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