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辛弃疾>鹧鸪天·木落山高一夜霜

鹧鸪天·木落山高一夜霜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木落山高一夜霜。北风驱雁又离行。无言每觉情怀好,不饮能令兴味长。
频聚散,试思量。为谁春草梦池塘。中年长作东山恨,莫遣离歌苦断肠。

    译文/注释

    【注释】

    ①此闲居带湖之作。词思族弟祐之。“驱雁离行” ,情景两到。“无言”联忆弟兄昔日相聚之乐 ,隽永脱俗 ,非常人所能领略。“中年”句语意双关 ,既切伤别题旨 ,复隐寓东山壮志未酬之恨。

    ②驱雁又离行:喻弟兄又离别。

    ③“无言”两句:忆昔日相聚之乐:无言不饮 ,反觉情怀更好 ,兴味更长。

    ④“频聚散”三句:谓别后思念成梦 ,因以成诗。此用谢灵运事 ,正切思弟之意。《南史·谢惠连传》:“谢惠连十岁能属文 ,族兄灵运嘉赏之 ,云:‘每有篇章 ,对惠连辄得佳句。’尝于永嘉西堂思诗 ,竟日不就 ,忽梦见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 ,大以为工。”按:“池塘生春草”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句。

    ⑤东山:东晋谢安曾隐居东山 ,后人即以东山称谢安。中年恨:用谢安语 ,见前《满江红》(“瘴雨蛮烟”)注⑨。

    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盟鸥》、《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暮春》、《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