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白居易>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藂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全文赏析

    首联写明时间背景地点。“画堂”:指绘着壁画的华美宫殿或者华美的堂舍。苏诗为“华堂”。这句说三月三上巳节,柳絮漫天飞舞,华美的宫殿窗户上,沾扑了不少飞絮,燕子在殿堂下穿梭,犹如轻拂着房檐。这里的“扑”和“拂”措辞巧妙,非常妥帖。

    颔联写节日情形。“莲子”:指犹如莲蓬状乳白色的酒杯。“柘枝”:即柘枝舞,是隋唐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舞蹈,来自西域的石国,石国又名柘枝,因而得名,柘枝舞原为女子独舞,后发展成双人舞。这句说:来自西域的舞伎,身穿新换的春天衣衫,在明快的乐曲中婀娜起舞,舞姿优美,以至于参加宴会的人们忘记了饮酒,使得温好的酒都放凉了。

    颈联描写节日美景。在宴会的台阶下,池塘水面平静无波,水照舞影,犹如观镜;门户外面,一片盛开的鲜花,犹如挂着一幅美丽的屏风。设喻极妙,状物传神。

    尾联情景交融,令人遐想。人们欢聚一堂,以至于高楼的南边,初三的月亮都已经升了起来,还是意犹未尽。而在满堂红烛高照下,跳着柘枝舞的美人,素手纤纤;上弦月儿,峨眉弯弯,相互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