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赠彭州权别驾

朝代:唐代|作者: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译文/注释

【注释】
权:指的是临时代理官职。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史,是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 “道”,料想、以为。
半刺: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中台:唐代指尚书省。
班马: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晋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
落景:落日的光影。 “奏最”: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掖垣: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

译文
府河和沙河在成都分开,各自流远,追送饯行年年都有来来回回好几次。
等你到了彭州会受到百姓唱着歌谣夹道欢迎,却白白地听说你刚到任又要按照礼数去尚书省拜谒。
黄莺急啭春天将尽,骏马长嘶夕阳渐落,似乎也不忍分别。
不要因为与朋友离别而感到悲怆,来日寄盼他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全文赏析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史,是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

这是一首送别诗。苏颋的朋友是彭州的代理别驾,刚到任又要去前往尚书省拜谒。苏颋写下这首诗相赠。吴明贤《苏颋入蜀考》考定,此诗作于苏颋第二次入蜀的开元十二年春三月。吴明贤《苏颋入蜀考》引用《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解释“双流”为“成都双流县‘本汉广都县也,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因以县在二江之间,仍取《蜀都赋》晕“带而江之双流”为名也’。双流县现为成都市的双流区。又引“《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经成都县。……县有二江,双流郡下。’此指成都。”如双流指成都,当不再说“锦城”,可知“双流”即指两条江,不是双流县。流经成都的江河多达五六条,其中府河和沙河为其中最大的两条,故“双流”指府河和沙河这样解释最为简洁明了。“开”指的是分开,府河和沙河在成都分开,各自流远。“脉脉”二字既有缓慢意,又有忧愁意,当不只是写江水流开的缓慢状,也指和朋友分离时的忧愁状。故这两条江也是诗人和朋友的象征。下句“追饯”的意思是追送饯行。“年年往复回”是说年年都有来来回回好几次。说明和朋友经常分别,聚少离多。

颔联上句“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道”是料想、以为的意思。因为朋友是彭州的权别驾,所以诗人说只以为你到了彭州会受到百姓唱着歌谣夹道欢迎。下句中“徒”是白白的,有轻微转折的意味。三台是中国古代官制。唐代,尚书省又称中台、中书省又称西台、门下省又称东台。

颈联写的是送别当下的场景。上句写黄莺急促鸣叫,似乎也在为即将诗人和友人分别而伤感。下句中“斑马”是古诗词中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李白《送友人》中就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诗句。“班马”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马之声,齐师其遁。’”晋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可见“马”就是离别是骑乘的马。骏马长嘶似乎也不忍分别。黄莺急啭和马长嘶,都是从听觉入手,写分别时刻二人的伤感和悲戚。春风尽与落景催,是黄莺急啭和马长嘶的环境。这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春风尽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春天将尽;落景是落日的光影,春风将尽、夕阳渐落,似乎在催促友人快点上路。这一联融情于景,写出了和友人难分难舍的伤感。

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在离别的愁绪之中,而是在尾联对朋友进行安慰。不要为我们各自纷飞,离别走上不同的道路而悲怆。进而再对朋友提出期许,“奏最”是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所以称之为“掖垣”。希望朋友尽职为民,来日还要以最佳的考绩,到朝廷去上报。这一联一扫前三联伤感悲戚的情绪,一而改为积极进取和充满希望的勉励和祝愿,体现出昂扬的盛唐气象,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款曲暗通。

纵观整首诗,首联寓情于景,写和友人时常分别,聚少离多;颔联上下句轻微转折,揭示离别缘由,体现离别的突然;颈联情景交融,视听结合,表现送别友人时伤感悲戚的情感;尾联格调积极昂扬,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2) 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①以动写静,以黄莺的急切鸣叫与斑马的长鸣写分别之时晚春落日的静态之美。
②情景交融(衬托),黄莺急切的鸣叫,斑马的长嘶,落日渲染(烘托)出了与友人分别之时内心的不宁(难于平静)。
③拟人,“落景催”,一“催”字,以拟人化的动作写落日,离别似乎是落日催促的,烘托出不舍之情。
【解析】该句是一句写景句,“黄莺急啭”“斑马长嘶”是动态,“春风尽”“落景”是静态之景;“急啭”“长嘶”都渲染了离别之时内心的不宁(难于平静);“落日催”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似乎是落日在催促,既渲染气氛,又写出离别的不舍之情。

作者苏颋简介

苏颋画像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
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