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韩偓>见别离者因赠之

见别离者因赠之

朝代:唐代|作者:韩偓|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全文赏析

    [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实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作者韩偓简介

    韩偓画像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