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诗句(共14456句)
- 1、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 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 2、闲门昼掩凄恻。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 —— 王沂孙《露华·碧桃》
- 3、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 —— 王沂孙《锁窗寒·春思》
- 4、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 杜牧《初冬夜饮》
- 5、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 白居易《寒食月夜》
- 6、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 7、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 8、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 纳兰性德《清平乐·风鬟雨鬓》
- 9、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 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时》
- 10、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 李清照《怨王孙·春暮》
- 11、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雨。 —— 韦庄《清平乐·琐窗春暮》
- 12、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 杜牧《鹭鸶》
- 13、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 —— 张先《菩萨蛮·牛星织女年年别》
- 14、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 —— 张先《菩萨蛮·佳人学得平阳曲》
- 15、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 —— 张先《鹊桥仙·星桥火树》
- 16、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不见渡河时。 —— 张先《菩萨蛮·双针竞引双丝缕》
- 17、埋骨白云长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间。 —— 王维《送殷四葬》
- 18、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 —— 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
- 19、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 —— 史达祖《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
- 20、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 21、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 —— 张炎《国香·空谷幽人》
- 22、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 李峤《海》
- 23、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 李峤《雪》
- 24、百嶂千峰古桂州,乡来人物固难俦。 —— 王正功《独秀峰石刻其一》
- 25、三君八覆俱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 王正功《独秀峰石刻其一》
- 26、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新月湖光荡素练。 —— 吴文英《隔浦莲近·黄钟商泊长桥过重午》
- 27、近重午。燎银篝、暗薰溽暑。 —— 姜夔《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 28、沧浪浑是烟雨。黄河路接银河路。炯炯近天尺五。 —— 张炎《摸鱼儿·溯空明》
- 29、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 —— 吴文英《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
- 30、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 —— 晏殊《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
- 31、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2、绿苔撒点点青钱,碧草铺茸茸翠毯。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3、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4、蔷薇满院香,菡萏双池锦。海榴浓喷火,萱草淡堆金。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5、暑气难禁,天地炎蒸甚,闲行近绿阴。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6、滚香绵柳絮轻,飘白雪梨花淡。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7、火龙鳞红叶萧萧,金兽眼黄花冉冉。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8、金风凋杨柳衰,玉露养芙蓉艳。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39、青山失翠微,白玉无瑕玷。梨花和雨舞,柳絮带风撏。 ——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 40、杜鹃又啼春去也,两无情水流花谢。 —— 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山翁醉》
- 41、剔银灯快将诗句写,晓风寒海棠花谢。 —— 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山翁醉》
- 42、百五日清明节假,两三攒绿暗人家,客子飘零尚天涯。 —— 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 43、春风轻柳絮,夜雨瘦梨花,绿杨阴谁系马? —— 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 44、清明近,于飞上坟,不由我不伤神。 —— 张可久《满庭芳·碧山丹房闲》
- 45、翠蛾恨谁?青鸾信迟,题诗记清明日。 —— 张可久《朝天子·道院中碧桃》
- 46、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 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 47、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 —— 张可久《喜春来·鉴湖春日雁》
- 48、明年来此赏清明,窗掩梨花庭院静,小楼风雨共谁听? —— 张可久《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为酸斋解嘲》
- 49、清明近,深深闭门,细雨自黄昏。 —— 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 50、清明拜扫天,莺声倦,细雨闲庭院。 —— 张可久《燕引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