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全文赏析

诗中典故源于《高僧传》所载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此诗以春来归鸿、羸牛旧踪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飘忽不定,生动深刻;又以皎洁的明月真诚祝愿法芝老师把清辉洒满大地,使每户人家都能够通过水瓮而与老师相逢。形成比喻,从而寄托了诗人对法芝老师的深厚情谊。这样的比喻即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

译文/注释

鸿雁最终归巢,羸牛般的命运也结束。
希望那透明澄澈的思想,最终能够到达每一个人的心中。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画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