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雪耻的意思、怎么读

[bào chóu xuě chǐ]   
报仇雪耻

成语解释

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成语繁体

報讎雪恥
成语简拼bcxc
成语注音ㄅㄠˋ ㄔㄡˊ ㄒㄩㄝˇ ㄔㄧ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报冤仇、解怨恨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仇;在这里不读“qiú”
成语辨形仇;右边是“九”,不能写作“丸”。
成语辨析~和“报仇雪恨”;结构相同;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不同在于“耻”和“恨”。~强调“除耻辱”;“报仇雪恨”则强调“除怨恨”。

近 义 词

报仇雪恨报怨雪耻、复仇雪耻

反 义 词

忍辱负重、忍生吞声、逆来顺受
成语例子虽然报仇雪耻,从来不曾放在考虑之列;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兔先生却是明白的。★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
英语翻译revenge oneself for the insult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孙坚英名天下,袁术封他为破虏将军,任豫州刺史。袁术令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孙坚大败黄祖,被黄祖的部下吕公的箭手射死。孙坚的儿子孙策立志要为父报仇雪耻,在张纮的指点下,以江南为根据地,拥有江东六郡
从报仇雪耻开始成语接龙: → 耻居人下  → 下里巴人  → 人心大快  → 快心满志  → 志高气扬  → 扬眉吐气  → 气冲斗牛  → 牛鼎烹鸡  → 鸡零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