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意思、怎么读

[bù chǐ xià wèn]   
不耻下问

成语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成语繁体

不恥下問
成语简拼bcxw
成语注音ㄅㄨˋ ㄔㄧˇ ㄒㄧㄚˋ ㄨㄣ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问,不能读作“wén”。
成语辨形耻,不能写作“尺”。

近 义 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 义 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成语例子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英语翻译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common people
日语翻译下問(かもん)を耻(は)じない,自分より下の人に教えを請うのを耻(はじ)としない
俄语翻译не стыдиться спрáшивать у других
其他语言<法>condescendre à,ne pas avoir honte de,ne pas rougir de consulter un inférieur
成语谜语向乞丐讨教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从不耻下问开始成语接龙: → 问柳寻花  → 花红柳绿  → 绿林强盗  → 盗食致饱  → 饱经风雨  → 雨零星散  → 散言碎语  → 语重心沉  → 沉静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