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于地的意思、怎么读

[zì tóu yú dì]   
自投于地

成语解释

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元载之败,其女资敬寺尼真一纳于掖庭。德宗即位,召至一别殿,告其父死。真一自投于地,右右皆叱。”
成语故事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陈寔给钱放他回
从自投于地开始成语接龙: → 地地道道  → 道道地地  → 地旷人稀  → 稀里马虎  → 虎豹狼虫  → 虫书鸟篆  → 篆刻虫雕  → 雕风镂月  → 月明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