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吴文英>念奴娇·赋德清县圃明秀亭

念奴娇·赋德清县圃明秀亭

朝代:宋代|作者:吴文英|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

    译文/注释

    注释
    1.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百字令”“庆长春”“寿南枝”“千秋岁”等。十二体,有平韵、仄韵之别。此词用仄韵。九十九字,双调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多为一百字,亦有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字者。德清:县名,在浙江省北部。明秀亭:在德清县治后圃,四面植桃与海棠,榜曰“红云坞”。
    2.乌纱:官帽,宋元时可做便帽。此代指词人。
    3.罨(yǎn)画:色彩鲜明的绘画。
    4.莺花:指黄莺与花。
    5.千树风前玉:引用《世说新语·容止》:毛曾其貌不扬,“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兼葭倚玉树。”
    6.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晋太康中,石崇筑园于此,即金谷园,极为豪侈,内有清凉台,即石崇宠姬绿珠坠楼处。后喻华美的名园。
    7.峨髻(jì):高耸的发髻。比喻山峦。
    8.澹:同“淡”。生绡:没有漂煮过的丝织品。绡裙幅:喻湖水微波明净。
    9.孤山:在杭州西湖。
    10.花房竹屋:泛指西湖花竹掩映的风景名胜。《梦粱录》卷十二:“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如映波桥侧竹水院,涧松茂盛,密荫清漪,委可人意。西林桥即里湖内,俱是贵官园圃,凉堂画阁,高台危榭,花木奇秀,灿然可观。”
    11.溪足:指溪水瀑流至岸处。
    译文
    我因为心有所“思”,就去县衙花园高处的“明秀亭”中“晚眺”四周风景。只见远处岸边的芦苇丛已转成昏暗一片,而天边的云层,由于地面欣欣向荣的春绿反射,染成了层层青绿。从明秀亭上继续向四面望去,远近景色,杂色斑烂,好像屏风上的杂彩画面。因为已是“晚眺”之时,所以黄莺儿逐渐停止欢唱,五彩缤纷的田野也渐渐混入一片绿色之中。春寒已将过去,花香充斥县圃各处,梨树林开满玉色形白花在风中摇曳。现在如果有蜜蜂儿从墙外飞进来,见到这满园春色,就会怀疑它仿佛到了美丽的金谷园似的。
    我从亭上远眺,明明是横列在天边的云烟,却看那层层重叠的云雾像是女子高耸的发髻,当白云淡得几乎透明时,它又像似女人身穿的薄裙一样随风飘荡。恍惚间像是行走在孤山南面的小路上,似乎又见到那里的“花房竹屋”。我从明秀亭中看外面的自然景色,溪水清清可以濯我足,山岩浅暗秀丽可以供我登攀,为贪图这里的清静,我就留宿在亭内,寻求好梦吧。如果留宿亭中,我就且对明月抚瑶琴,奏一曲《松风古涧》的清曲吧。

    全文赏析

    发端“思生晚眺”一韵,写词人傍晚在后园中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山上有桃花、海棠,红艳夺目,犹如一片片红云缱绻,又有层层绿树穿插其间,“岸”“平步”言词人在岸边漫步。“罨画屏风开四面”一韵,写春天山上鸟语花香,一派盎然生机,但出笔奇特,却道:山峦之美如同彩屏展现在四面,好像黄莺、鲜花都已不复存在了。那幽邃淡雅的山水,就像一幅中国的水墨画。“寒欲残时”一韵,设想天寒地冷之时,虽然没有香花着枝,但那千百棵树犹如玉树临风,一片皎洁晶莹。这里转笔,由眼前春景设想到冬景之美,从而更衬托今日春景之美,此以虚托实法。“游蜂飞过”又转笔回到眼前春景,游蜂萦花,繁花似锦,从而联想到“隔墙疑是金谷”。

    下片,继写明秀亭左近的美景。“偏称晚色横烟”一韵,呼应上片开头的“晚眺”,依然写傍晚美景,但在时间上有推移。暮色逐渐降临,山中岚气浮动,弥漫在远山上,那巍峨高耸如美人发髻的山峦,似乎有愁绪凝结,这里运用拟人修辞法描绘远山烟雾萦绕的景象;傍晚,湖面水气袅袅,笼罩在水上,那澹淡涟漪像美女绉纱裙幅,轻轻舞动。此处笔致入微,写足傍晚的山光水色之美。“缥缈孤山南畔路”一韵,将远景近景结合着色,远处孤山缥缈,近处花房竹屋相对,将一派幽谧、恬静的境界呈现在眼前。“溪足沙明”一韵,又转笔写亭边的山上,有小溪潺潺,瀑流一直泻到湖面,岸边沙石,洁白明烁;山上岩洞幽深,虽石秀峭,“明秀亭”就座落于此,令人吟咏赞赏,梦中都向往它。“松风古涧”一韵,最后以景作结,此处推开联想,在风清月明的夜晚,古涧中松涛阵阵,那天籁之声,犹如清曲高调悠扬悦耳,不绝如缕。

    此词写明秀亭美景。首韵,言春山红花绿叶交相辉映,人物进入画面,实写山景。二韵,继写春山之美,以虚笔出之,涉想奇特,比喻新颖。三韵由眼前春景,推想冬日之景,以虚笔言之,更衬出春景之美。四韵,转笔写眼前春景,但不直写,而是以蜜蜂飞动衬出花香,动静交织,又以“金谷”园构成虚实。下片,五韵,写傍晚岚气中的山光水色,虽是实景,但摹状细腻,生动传神,更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人之情韵。六韵,写近景,从实处着墨。七韵,以明秀亭为中心,将近处的溪、岸、岩、石点缀其间,构成视觉之美感。八韵,推想月夜松涛,如歌缕缕,构成听觉之美感。

    此词用典不冷僻,但创词造句新颖,如“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写山上春花烂漫,春鸟啁啾,却以彩屏四面来比喻,花鸟消失来设想。“千树风前玉”原典故是以玉树形容美男子,现又以美男子来形容冬日琼树玉枝。“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用拟人法,将傍晚山中岚气上浮弥漫山峦,水气浮动笼罩湖面涟漪的美景,描绘得生动别致,无怪宋人张炎赞其“善于炼字面。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

    写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已不详。《杨释》:梦窗少游德清,此殆少年作。德清县在浙江北部,此地山清水秀,吴文英曾在《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内描绘道:“千尺晴霞慵卧水,万叠罗屏拥绣。”此咏德清县衙后圃内的明秀亭。它四周植桃树与海棠,故名曰:“红云坞”。

    作者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画像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概述图参考资料:“吴文英 画像”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