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微之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
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

    译文/注释

    生死诀别后我们再也没有相见的时候了,但是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刻也不会忘掉元稹;知音已逝,写完这三篇,我就再也不写诗了。

    全文赏析

    这是生与死、阴与阳诀别的时刻,在这一刻之后,再也不会相见的时候了。“未死应无暂忘时”一句精妙:既可以理解为元稹生前两人的相知、相念一刻不曾停歇,又可以说诗人自己只要活着,就一刻也不会忘掉元稹。写完这三篇用来收泪(痛定思痛)的诗,我终身都不会再写诗了。当时的悲哀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悲哀是当世再无知音的悲哀,是伯牙“破琴绝弦”的悲哀,最懂我的诗的人走了,我还写诗做什么?元稹一死,白居易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抽空了,或许再也不能写诗了。



    (按《全唐诗》载《哭微之》诗二首,其诗原附于白居易《祭微之文》,略谓无以寄悲情,作哀词二首云云。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一及坊刻《白香山集》均载之。
    惟《文苑英华》卷九百八十九《祭微之文》则谓作哀词三首,其第三首为)-173-(诸本所无。
    承友人顾学颉先生函告,爰补录于此。或以其出处不明为疑,则俟方家之考定于来更可耳。)。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