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朱敦儒>鹧鸪天·曾为梅花醉不归

鹧鸪天·曾为梅花醉不归

朝代:宋代|作者:朱敦儒|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
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
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译文/注释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⑵佳人:美貌的女子。挽袖:拖住衣袖。乞:求。
    ⑶轻红:女子化妆用作涂唇的红色。鸳鸯带:女子绣有鸳鸯图案的衣带。
    ⑷浓碧:形容酒色深绿,此处借指酒。翡翠卮(zhī):翡翠酒杯。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⑸非:与往昔不同。
    ⑹但:只。
    ⑺一任:听任,任凭。
    译文
    曾经因为喜欢梅花而醉酒在花下,忘记了回家。佳人拉住衣袖,请我写一首新词。于是我一边写词,一边饮酒。
    如今人已变老,往事不再。看着花儿,无心再饮,只有泪落衣上。一心只想关门睡觉,听任梅花像雪一样飞舞。

    全文赏析

       上片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浓郁的色彩,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早年爱情生活的场景。首句“曾为梅花醉不归”,点出了梅花,并追忆昔日因爱梅花而如醉如痴、彻夜不归的情景。“佳人挽袖乞新词”,是说正当梅花盛开之时,与作者共度这良宵的红粉知己——佳人,向他索要新词。作者的激情迸发,加上佳人的“乞新词”之举而推波助澜,达到了“狂”的高峰。于是他竟顺手拿起佳人涂唇的红色,信笔书于佳人的衣带之上。佳人争着斟酒,作为填写新词的酬报,欢乐的宴饮达到了高潮。“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将宾语前置,突出了“轻红”与“浓碧”,同时从“遍写”与“争斟”,可以想见作者填写新词并非一首,佳人斟酒也不只一杯。这一富有浪漫生活气息的细节描绘,使作者早年隐居不仕、狂放不羁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朱敦儒蔑视功名富贵,清高狂傲之情溢于言表,是他早年生活的形象写照,也可作为理解词的上片的注脚。

       下片笔锋陡转直下,作者面对严酷的现实,百感交集。“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同是梅花盛开之时,可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了。当年风华正茂的词人,现已年过半百,昔日“乞新词”的佳人,如今也踪影难觅。更何况经过了靖康之变,生民涂炭,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也在南渡乱离中历尽沧桑。睹物思人,抚今追昔,泪沾衣襟。作者对昔日的恋人和昔日的生活思念之情之深,可从“不饮”“泪沾衣”两个典型细节中透出。“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作者直率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现在只想关起门来睡觉,听凭梅花自开自落。作者对现实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是极度的悲观失望。

        这首词通过对比的手法,通过“醉”与“不饮”,“不归”与“关门睡”,“遍写”“争斟”与“但欲”“一任”等今昔生活的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哀痛和身世的感慨。这首词另一突出的特点是借物咏怀。作者平生最爱梅花,在他的笔下,梅花的形象很是动人。他赞美梅花的高洁孤傲的高贵品格,又叹息梅花的孤独不遇。作者不仅把梅花作为咏物的寄托,同时在梅花这一形象中也融入了自我精神气质、品格及身世遭遇。词人早年自视清高,不愿做官,但在饱经国破家亡乱离之苦以后,他一改初衷,要为恢复中原有所作为。但是南宋政权苟且偷安、屈辱求和,他非但不能如愿,反被弹劾罢官。面对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他空有抱负而无用武之地,无能为力而又无可奈何。他不满现实、心灰意冷,后期思想渐趋消极但又渴望超脱。他南渡以后的词,常常追怀故国与昔日的欢乐生活,以反衬眼前的飘零无依。他思念家乡和难以相聚的爱人,常常同怀念故国的风物融合在一起。作者内心思想的种种矛盾,形成了南渡之后沉郁悲慨的词风。

    写作背景

    该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罢官之际。朱敦儒早年自命清高,狂放不羁,不肯做官。靖康之变后他辗转避乱至两广一带,对于宋高宗的征召仍推辞不就。直到绍兴三年(1133)他才应召至临安,五年(1135)被赐予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后来官至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绍兴十六年,汪勃弹劾他与主战派大臣李光勾结,于是朱敦儒被罢官。该词即作于此时。

    作者朱敦儒简介

    朱敦儒画像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