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浓郁的色彩,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早年爱情生活的场景。首句“曾为梅花醉不归”,点出了梅花,并追忆昔日因爱梅花而如醉如痴、彻夜不归的情景。“佳人挽袖乞新词”,是说正当梅花盛开之时,与作者共度这良宵的红粉知己——佳人,向他索要新词。作者的激情迸发,加上佳人的“乞新词”之举而推波助澜,达到了“狂”的高峰。于是他竟顺手拿起佳人涂唇的红色,信笔书于佳人的衣带之上。佳人争着斟酒,作为填写新词的酬报,欢乐的宴饮达到了高潮。“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将宾语前置,突出了“轻红”与“浓碧”,同时从“遍写”与“争斟”,可以想见作者填写新词并非一首,佳人斟酒也不只一杯。这一富有浪漫生活气息的细节描绘,使作者早年隐居不仕、狂放不羁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朱敦儒蔑视功名富贵,清高狂傲之情溢于言表,是他早年生活的形象写照,也可作为理解词的上片的注脚。
下片笔锋陡转直下,作者面对严酷的现实,百感交集。“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同是梅花盛开之时,可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了。当年风华正茂的词人,现已年过半百,昔日“乞新词”的佳人,如今也踪影难觅。更何况经过了靖康之变,生民涂炭,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也在南渡乱离中历尽沧桑。睹物思人,抚今追昔,泪沾衣襟。作者对昔日的恋人和昔日的生活思念之情之深,可从“不饮”“泪沾衣”两个典型细节中透出。“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作者直率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现在只想关起门来睡觉,听凭梅花自开自落。作者对现实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是极度的悲观失望。
这首词通过对比的手法,通过“醉”与“不饮”,“不归”与“关门睡”,“遍写”“争斟”与“但欲”“一任”等今昔生活的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哀痛和身世的感慨。这首词另一突出的特点是借物咏怀。作者平生最爱梅花,在他的笔下,梅花的形象很是动人。他赞美梅花的高洁孤傲的高贵品格,又叹息梅花的孤独不遇。作者不仅把梅花作为咏物的寄托,同时在梅花这一形象中也融入了自我精神气质、品格及身世遭遇。词人早年自视清高,不愿做官,但在饱经国破家亡乱离之苦以后,他一改初衷,要为恢复中原有所作为。但是南宋政权苟且偷安、屈辱求和,他非但不能如愿,反被弹劾罢官。面对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他空有抱负而无用武之地,无能为力而又无可奈何。他不满现实、心灰意冷,后期思想渐趋消极但又渴望超脱。他南渡以后的词,常常追怀故国与昔日的欢乐生活,以反衬眼前的飘零无依。他思念家乡和难以相聚的爱人,常常同怀念故国的风物融合在一起。作者内心思想的种种矛盾,形成了南渡之后沉郁悲慨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