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杜荀鹤>送人宰吴县

送人宰吴县

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友谊诗中的精品。

    首联即行规劝,领起全篇,贯穿始终,作者的这位好友去吴县为令,显然是在兵戈之后的特殊时期,所以诗人诚恳地劝他说:你是在战后上任的。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更应该了解民众所受的灾难,同情他们的遭遇,关心他们的疾苦。这里的“合”字,表现了对好友真诚、直率,推心置腹的一片深情。诗人这种做官要关心百姓的思想,绝非一时兴致,而是始终一贯的。

    二联是进一步生发,是首联的深化。字人,也就是抚养管理百姓,这是为官者最为首要的职责。作者认为,要做好这一点,没有其他什么策略与方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清”,它远远胜过那些高谈阔论的自我表白。诗人这里所说的“清”,也就是廉政,是针对当时吏治的贪脏枉法、腐败黑暗而言的。

    三联宕开一笔,转写送别时的眼见耳闻,既富生活气息,又具象征意义:“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位县令是乘舟而行的,客船的规模亦复不小,不然怎么会有人卖鞋呢?此时此刻,又从对岸传来了织布的机梭声。在渡口能够听到远处的机声,绝非一家一户在织造,从事这一劳动的人必定不少。由此可见,战后人们正在恢复生产,为生计而奔忙劳作。在送别诗中插上这样一联,好像是闲笔,但仔细玩味,却有明显象征性,那就是作者借船行前的农商活动,暗示并希望这位好友到任后,发挥县令的作用。

    末联点明题意,遥应“送”字,极富情韵:“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这里所说的“古人意”,是指那些具有“民本”思想的官吏,他们懂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所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著,颇有仁民爱物之心。作者希望友人向他们学习,当好县令,做出成绩来,不愧为父母官。诗人送友,既不折柳惜别,也不举杯劝饮,而是以良言相赠,比起诸多名家来,更见深情厚谊。

    作者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画像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 (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以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