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译文/注释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苏辙画像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绍圣元年因上书言事忤逆哲宗,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遂定居颍川。政和二年(1112年)卒,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南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著有《栾城集》等。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