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简介》 ► 查看1篇诗文

太守画像

太守: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1出处

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史记·孝武本纪》:“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同列为缩项。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

2职能

“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3名人

四知太守——杨震
东汉末年,杨震调任东莱郡太守。赴任时途经昌邑县。
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是杨震举荐为官的。王密得知杨震路经本县,亲赴边界迎接,亲自安排食宿,照顾得十分周到。当晚,二人畅叙旧情,尽欢而散。当杨震回到驿馆准备安歇时,王密前来拜访。王见屋里没有他人,从怀里掏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并说:“学生本一介寒士,承蒙恩师举荐方有今日。学生早欲图报,苦于没有机会。今日天赐良机,万望恩师笑纳。”
杨震见王密此举,十分震怒,说:“过去我因你德才尚好才举荐你当了县令,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居然干出这种事来。”王密急忙解释道:“现在夜深人静,这件事没有别人知道,大人受之又有何妨。”
杨震听了更加生气,严肃地说:“这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入仕为官,贵在清廉,若以不为人知而暗中收受贿赂,岂不是欺世盗名。快将金子收起,如不改过,我将奏请朝庭罢你的官。”
王密碰了一鼻子灰,深感无地自容,连声说道:“学生知罪,学生知罪。”拿着黄金仓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