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学士简介》 ► 查看2篇诗文

王大学士画像

罗振玉旧藏本《阳春白雪》中的散曲家“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考证如下:
王约及其散曲》
兰州大学 宁恢
八零年,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续补遗》中,据罗振玉旧藏本《阳春白雪》,辑得王大学士[仙吕·点绛唇]套数两首,未能考知其人。八四年,先生编《全元散曲简编》时,录其中一首云;“王学士,名氏生增不详。元散曲家姓王而授翰林学士的,仅见王恽,不知是否此人?”
按:王恽(1226-1304),至元间为翰林修撰。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提刑按察使诸职,官至翰林学士中奉大夫。卒于大德八年。延祜间,赠官翰林学士承旨。元制,翰林国史院诸官中最显者,为翰林学士承旨(从二品),并无“大学士”之职。因此,王恽和写[仙吕·点绛唇]套数的“王大学士”显为二人,不可混为一谈。
据《元史·百官志》诸书所载,元代称“大学士”职衔的有三:即昭文馆大学士,奎章阁大学士和集贤院大学士。唐宋时,昭文馆大学士往往以上相兼领,地位很高。元代亦无昭文馆这个机构,但对某些显赫的文臣,往往沿唐宋之旧,予以“昭文馆大学士”这种荣誉性的虚衔。比如,姚枢于至元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窦默至元十七年加昭文馆大学士。姚、窦二人德高望重,都是朝廷的元老重臣,所以能得此殊荣。目前,就我们所知,元代授昭文馆大学士者;还没有“王姓”其人。所以,散曲家“王大学士”当与昭文馆无涉。
奎章阁学士院,置于天历二年(1329),初设大学士二员,(正二品);至顺元年,增至四员。其建置年代,明显晚于《阳春白雪》的成书年代,即使有王姓者曾任该院大学士也和《阳春白雪》所录的“王大学士”无关,也可不在讨论之列。
如上所述,《阳春白雪》中的散曲家“王大学士”,非任职于昭文馆与奎章阁者明矣,剩下的惟一可能,就只有“集贤院大学士”了。
集贤院大学士,从二品,设立较早。“国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1285),分置两院,置大学士三员,学士一员,直学士二员??”(《元史·百官志》)。
检元人传记,得王姓曾任集贤大学士者两人:
一、王寿,字仁卿,涿郡新城人。大德十一年,拜御史中丞,“至大二年三月,卧疾求代 三年(13lO)夏,迁太子宾客,集贤大学士 秋九月卒,年六十”(《元史·王寿传》)。于此知王寿任集贤于大学士只有短短几个月,传中也没有片言只语谈及诗文词章之事。而现存“王大学士”的两首套数,风格老健,构思灵巧,不似出于平庸作者之手。且王寿自至大二年三月,就长期患病,终日疾缠身,是难以写出那种恰乐自得的作品的。
二、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后徙真定。皇庆元年(1312),拜集贤大学士,至治二年,年七十致仕。三年(1323),复拜为集贤大学士。至顺四年(1333)二月卒,年八十二。
我们认为,真定的王约,应该就是现存两套[仙吕·点绛唇]的作者“王大学士”,理由有三:
1)王约两次出任集贤大学士,前后达二十年之久,在一般文人心目中,当有深刻的印象。
2)时人投赠诗文中即以“王大学士”称王约。如元代诗人揭傒斯全集中,就有《集贤王大学士生朝》、《孤松篇寿王大学士》、《奉题王大学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抚山东河北行卷》等诗,都为王约而作。
3)王约当时颇有文名。《元史》本传称其“博览经史,工文辞。”所作《潜丘集》,虽佚,清人顾嗣立的《元诗选·癸集》尚辑其诗作,可见其流风雅韵。象这样的文坛老将,偶而染指散曲,也是完全可能的。
王约辅政五朝,身登两府,一生政绩.藉在人口。今略举两事,以见其风。
延祐二年,遣大臣宣抚诸道。王约奉命出使燕南山东道。揭侯斯的《奉题王大学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抚山东河北行卷》,就咏此事:“二十四州饥疫泪,七干余里往来尘。入齐争颂随车雨,过鲁空吟绝笔麟。??自闻三杀喧诸道,益信孤忠贯北辰。圣主分明推第一,此编犹足范臣邻。”诗后小注日:“当时诸路谣曰:‘未来忧杀,即来吓杀,去时笑杀。’惟公所部肃然,上推第一。”
我们知道,元朝的吏治之坏,是空前的。尤其是地方上的大小官员,对老百姓的盘剥勒索,更是无孔不入。元王朝怕引起民变,不时选派大员宣抚各地,以缓和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宣抚的职责,是“布宣德意,询民疾苦,疏涤冤滞,蠲除烦苛。??官员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元史·百官志》)。正是由于宣抚握有这样的生杀大权,所以他们将来之时,地方官员人人自危,胆战心寒;既到之后,他们作威作福,确实使人“吓杀”;谁知他们照样爱钱,照样广收贿赂,所以离去后,只能被人“笑杀”。《三杀谣》就反映了这种丑恶的现实,同样的歌谣,还有一些。如元末流行的:“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大概有元一代,宣抚大员的“德政”,往往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王约能够洁身自好,关心民生疾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至治三年,议罢征东行省,改立三韩省。王约认为:“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知守祖宗旧制。”由于王约等人的反对,这项提案才被搁置下来。“高丽人闻之,图公像归,祠而事之,曰:‘不绝国祀者,王公也。’”可见其在高丽人心目中的地位。
王约一生勤于著述,著作有历代《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诗文集有《潜丘稿》三十卷。
王约现存散曲只有[仙吕·点绛唇]套数两首,都是描写天真烂漫的儿童,游乐戏耍情景的。就题材而论,当属“婴戏”一类。“婴戏”自唐宋以来,就是常用于瓷器,铜镜、纺织品和绘画之上的装饰图案。王约把这个题材扩展到文学创作中,而且乐此不疲,一口气写了两首.这在元人散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仙吕】点绛唇
探卷抽签,看书学剑,皆是虚谄。
指望待折佳攀蟾,谁承望无凭验。
【混江龙】
少年风欠,老来赢得病恹恹。
自忖身居村野,几时曾再想闾阎。
四面土墙缺处补,二椽茅屋破时添,且把时光渐。
落一个身心自在,煞强如名利拘箝。
【油葫芦】
村院里闲游情正忺,将农可检,见几个牧童儿杂耍可观瞻。
一个扮老先生亻刍撇撇衠寒脸,一个做小学士舌剌剌全胡念。
一个射天指日月到处里拿,一个捞藏模模一地里潜。
一个拖着竹扫帚学开店,一个推着木古鲁卖油盐。
【天下乐】
一个黄桑叶拈将来额上粘,一个那里磨镰。
一个将榆树舔, 一个树梢头啅歌不怕险。
一个吊小鬼的灰抹眉,一个扮判官的墨画了髯,一个扮牛王着土抢脸。
【后庭花】
一个调灰驴的将脚面闪,一个学相扑的手腕来搧。
一个革刃将葫瓜割,一个棘针将酸枣签。
一个把鹊儿拈,一个手拖着席片。
一个瓦砣砣衮罢合掂,一个泥窝窝捽破合添。
【柳叶儿】一个把绿蓑衣披苫,一个将布留儿彪,一味的掀撏。
一个撮金钱手掿着衣襟验,一个寻方门任谁嫌,一个挑蜂案不离房檐。
【尾】
一个拾砖块把答儿尖彪,一个寻瓦片把拖车儿掂。
一个倒骑黄牛紧跟踮,一个碓亭上学将纱钞检。
一个学卖卦将泪眼偷淹,一个学跛忄敝痂目廉。
一个把嫩草叶拾将来把布衫儿染,一个擂泔飘的休谄。
一个敲铜盆的手倩,一个向柳阴中学舞一张锨。
【仙吕】点绛唇
丰稔年华,酒旗斜插。
茅檐下,小桥流水人家,一带山如画。
【混江龙】
桔槔闲挂,呼童汲水旋烹茶。
柔桑荏苒,古柏槎牙。雾锁草桥三四横,烟笼茅舍数十家。
岗盘曲畎兜答,莺迁乔木丘篆。
一个鸥鹭水面,雁落平沙。喧檐宿雀。
啼树栖鸦。柴扉吠犬,鼓吹鸣蛙。
依家鹦鹉洲,不入麒麟画。百姓每讴歌鼓腹,一弄儿笑语喧哗。
【油葫芦】
刚儿一百个儿童刀刀厥厥的耍,更那堪景物佳。
一个将尧民歌乱唱的令儿差, 一个匹彪扑冬冬擂鼓无高下,一个支周知挣羌管吹难收煞。
一个水盆里击着料瓜,一个拖床上拍着布瓦。
一个一张锨舞得了千斤乍,一个学舞斗虾蟆。
【天下乐】
一个道一阵黄风一阵沙,一个天生丑势煞,一个无店三碌轴上闲坐衙。
一个将斤斗番,一个将背抛打,一个响扑儿学咯牙。
【那吒令】
一个向瓜田里坐树乱扯,一个向枣树上胡彪乱打,一个向古墓上番砖弄瓦。
一个扯着衣衫,一个揪住棍把,一个播土扬沙。
【鹊踏枝】
一个眼麻花,一个手支沙,一个浅水涡里摸鳖捞虾。
一个见麒麟打煞,一个舞着唱着匾担禾叉。
【寄生草】
一个擎着山鹧,一个架着老鸦。
一个向柳阴中笑把人头画。
一个向桑园里学揭龟儿卦,一个向墙匡里引的芒郎骂。
一个灰驴大闹麦场头,一个踏竹马偃卧在葫芦架。
【金盏儿】
一个叫丫丫,一个笑呷呷。
一个唉斜混倒上树千般耍, 一个山声野调学唱搅筝琶。
一个斗巨子抢了嘴问,一个竖直立的磕了门牙。
一个无人处寻豆角,一个背地里咽生瓜。
【村里迓鼓】
一个放顽撒泼,一个唱歌厮骂。
一个村村捧捧牛撒橛乔画,一个狗打肝腌臜相欠欠答答。
一个弹的捹, 一个舞的虾, 一个唱的哑,一个水底浑如纳瓜。
【元和令】
一个舞乔捉蛇呆木答,一个舞屎裹蛆的法刀把,一个跳百索攧背儿仰剌叉。
一个一个儿窝的眼又瞎,一个将纸鸦儿放起盼的人眼睛花,一个递撇牛的没乱杀。
【上马娇】
一个村,一个又沙,一个丑嘴脸特胡沙。
一个将花桑树纽捏搬调话,-个打和的差,一个不剌着簸箕拨琵琶。
【胜葫芦】
一个恐惊林外野人家,一个道休厮闹,一个道嗟牙。
一个赛牛王香纸方烧罢,一个将磁瓯瓦钵。
一个不门清光滑辣,一个没鼻子喃浑酉圭。
【后庭花】
一个掬蝙蝠踏破瓦,一个竖牵牛扯了尾拔。
一个摸鹁鸽掀番盖,一个打班鸠的击碎石军。
一个岸边打滑擦,一个头尖眼大。
一个莎岗上扑马扎,一个游泥蚌蛤蟆。
一个柳堤边钓水扎,一个沙湍上烧黄鳝。
一个膊项上瘿疙疸,一个唇缺丑势煞,一个靡目廉的特剌查。
一个做生活的不颗恰,一个觅虱子头上掐。
一个编蒲笠特抹答,一个鞭牛叱咤。
【青哥儿】
一个牛斤,一个谎诈,一个光答答又无头发。
一个蒙松雨里种芝麻。
一个兜答,一个奸滑。
一个交加,一个皱查。
这一坐乔民闹交加,定害的爷娘骂。
【尾】
一个潜立在晚风前,一个暗约在斜阳下。
一个见厮抵拽着捧打,一个恋汀洲蓼岸芦花。
一个映着蒹葭,一个收拾钓罢鱼舟差。
一个笑指疏篱噪晚鸦,一个将绿蓑斜挂,一个倒骑牛背入烟霞。
注例,时人投赠诗文中即以“王大学士”称王约,如:
1、寿豫斋王大学士 (蒲道源) ;
2、集贤王大学士生朝 (揭傒斯);
3、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王公既悬车之明年,即所居西偏旧堂扁曰“康乐”,赋诗述意猥蒙示及辄依韵奉和 (揭傒斯) ;
4、奉饯集贤王大学士宣抚山东河北 (揭傒斯) ;
5、奉题王大学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抚山东河北行卷 (揭傒斯);
6、奉和王大学士康乐堂夜坐见示 (揭傒斯) ;
7、孤松篇寿王大学士 (揭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