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简介》 ► 查看2篇诗文

王沂画像

王沂,字师鲁(一作思鲁),祖籍云中,徙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其父由金仕元,南宋亡,到江南任职。王沂于延祐二年(1315)中进士。历任临淮县尹、嵩州同知;元文宗至顺间为翰林编修,后历国子博士、翰林待制,元顺帝至正初,任礼部尚书。曾主持元统元年(1333)科举,以“总裁官”的身份编定辽、金、宋三朝史。卒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以后。有文名,并能诗。曾筑石田山房以居。由于诗文集《伊滨集》早佚,所以论元诗文者很少涉及王沂。清初顾嗣立编《元诗选》即未见王沂诗。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沂《伊滨集》二十四卷,其中诗文各十二卷。生平事迹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伊滨集》提要、嘉靖)真定府志》卷五、卷二七、曾廉《元书》卷八九。

1传世作品

王沂工诗词,与当时的名诗人傅若金、周伯琦、许有壬、陈旅等多有唱和,《四库全书提要》评价他的诗“春容和雅,有先正规度”。王沂的词写的也很好,这首《御街行》可略见一斑:
君行广武山前路。是阮籍、回车处。问他儒子竟何成,落日大河东注。无人说与,遥岑远目,也会修眉妩。
离宫别馆空禾黍。啸木魅啼苍鼠。悠悠往事不经心,只有闲云来去。停云得句,归云洞府,领取渊明趣。

2详情

王沂的祖上出过不少的名人,王元节,金代名士,长于诗作。王元节的孙子,也就是王沂的曾祖父,业儒术,尤长吏事,深受金宣宗的赏识,官至监察御史。王沂的父亲王元甫也是一位诗人,官至承事郎兼黄池税务。
王沂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进士,被任命为临淮令、同知嵩州。后又先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学博士、翰林待制、待诏宣文阁,做起了为朝廷写材料的事,《四库全书提要》说他“在职文字者几二十年,庙堂著作,多出其手”。只是这些写作这事是不署名的,我们从元代的文章中已分辨不出哪些出自王沂之手。
到了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开始编撰《宋史》、《金史》和《辽史》,“有古学,精见识”的王沂成为总裁官之一,而且还是《辽史》的四个执笔人之一,这时王沂已经位至列卿,任中大夫、礼部尚书。《辽史》和《金史》都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编成了,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宋史》也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成书如此仓促,所以后人对这三部史书评价不一,但是,史学界对《辽史》的创新,还是肯定的。《辽史》的特点是列表较多,共有八表,仅次于《史记》和《汉书》。表多就减少了立传之繁,省却了许多篇幅,弥补了纪、志、传记载的不足。其中的游幸、部族、属国三表,是《辽史》的创新。通过列表,使读者对各部族、各属国的情况,以及与辽朝中央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减省了不少笔墨。也弥补了《辽史》过于简略的缺点,从而使“一代之事迹亦略备”。这里面就应该有王沂的功劳。
编撰完三史,王沂的去向就找不到记载了,有史家猜测他辞官而去,但也没有准确的证据,只知道,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中原盗起”,年过70的王沂又回到老家,侨居在山阴、应川间,后来,在这里也待不下去了,他又携家南度,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