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简简介》 ► 查看23篇诗文

王易简画像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

1人生经历

王易简(约公元1279年前后在世),又名王简易,字理得,号可竹,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宋朝诗人、词人。
生而颖悟,幼孤。宋末考中进士,除瑞安主不赴,隐居城南。
工词曲,常与周密相酬答,笃于议论之事。伯姊甚谨,尢碉恤其族,抚兄之诺,孤如己子。

2个人作品

著有《中观史吟》、《词林记事》,传于世。

诗作

官左拾遗归隐作
汩没朝班愧不才,谁能低折向尘埃。
青山得去且归去,官职有来还自来。
【赏析】南宋都城临安,有西湖这样的美景,在王易简春风得意时曾畅游其处。后来又历亡国之事,晚年着笔,以长安写临安,其个中滋味,也是难以言说。
“青山得去且归去,官职有来还自来”二句,写出作者失去官职后的无奈与难受。

词作

1.酹江月
暗帘吹雨,怪西风梧井,凄凉何早。
一寸柔情千万缕,临镜霜痕惊老。
雁影关山,蛩声院宇,做就新怀抱。
湘皋遗佩,故人空寄瑶草。
已是摇落堪悲,飘零多感,那更长安道。
衰草寒芜吟未尽,无那平烟残照。
千古闲愁,百年往事,不了黄花笑。
渔樵深处,满庭红叶休扫。
2.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
庭草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
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
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
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
紫霞洞窅云深,袅袅余香,凤箫谁续。
桃花赋在,竹枝词远,此恨年年相触。
翠椾芳字,谩重省、当时顾曲。
因君凝伫,依约吴山,半痕蛾绿。
3.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又名《天香·烟峤收痕》)
烟峤收痕,云沙拥沫,孤槎万里春聚。
蜡杵冰尘,水研花片,带得海山风露。
纤痕透晓,银镂小、初浮一缕。
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
余馨恼人最苦。
染罗衣、少年情绪。
谩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妒。
好是芳钿翠妩。
恨素被浓熏梦无据。
待剪秋云,殷勤寄与。
【赏析】天香浅析烟峤收痕,云沙拥沫,孤槎万里春聚。蜡杵冰尘,水妍花片,带得海山风露。纤痕透晓,银镂小,初浮一缕。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余香恼人最苦。染罗衣,少年情绪。漫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妬。好是芳钿翠妩。奈素被浓熏梦无据。待剪秋云,殷勤寄与。 这是一首咏龙涎香的长调。龙涎香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香料,主要成分为龙涎香素,有黄、灰、黑等多种颜色,是一种腊状物,在60℃时便开始软化,继续加热就变为液体,具有持久的香气。
词的上片着眼于龙涎香的物理性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描绘,可以分为四层来理解。“烟峤收痕,云沙拥沫,孤槎万里春聚。”这是第一层。“峤”是高而尖的山;“沫”是细微的海水海浪;“槎”,本是竹木编的筏子。这一层是写龙涎香的来历和获取,写得形象而富于科学性。龙涎香并不是龙的涎液凝固而成,而是抹香鲸肠胃里面的一种病态分泌物。抹香鲸是鲸的一种,产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赤道海域居多,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少量。这种病态分泌物从抹香鲸体内排出后,漂浮于海面,形成结石状的固体,随海水冲上岸来,人取而获之。这里写的就是这种情况。雨住云收,高而尖的海山露出了它峥嵘的面容,海浪冲洗过的海岸显出云彩般的沙滩,海水还依恋地亲吻着海岸线,一拥一拥,这时,如同万里之外归来的孤槎,在春日里回归一样,龙涎香聚集在海岸上。由此看来,作者起句不俗,把龙涎香放在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色中,让它万里来归,表现了作者高度的恤爱之情。
“蜡杵冰尘,水妍花片,带得海山风露。”这是第二层,是对龙涎香外形的形象刻画。“蜡”、“冰”是指龙涎香的色泽和质地,是一种晶莹如冰的蜡状固体。“杵”、“尘”是指龙涎香的不同形状。“水妍”是说龙涎香非常柔弱,又极易液化,具有像水一样的柔美之性。“花片”是形色俱写,那些薄如花瓣的龙涎香更是招人喜爱。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四种形态的物象,四种质地的喻体,把龙涎香的外形质地描摹得逼真如画,真切可感。
第三层,“纤痕透晓,银缕小,初浮一缕。”这是描摹龙涎香的成品。极其细小的龙涎香,透着曙色般的亮色,像银线一样细长,烤化点燃之后,浮起一缕如线的青烟。
第四层,写的是人的活动。重新剪亮纱窗上已不太亮的灯烛,把内纬的帘幕拉严垂下,不让香气有一丝溢流。
上片的写法,同王碧山、冯应瑞等人的同调龙涎香大同小异。如冯应瑞的《天香·龙涎香》上片云:“枯石留痕,残沙拥沫,骊宫夜蛰惊起。海市收时,鲛人分处,误入众芳丛里。春霜未就,都化作,凄凉云气。惟有清寒一点,消磨小窗残醉。”都是先叙来历,再描绘它的质地特性,收束于人的活动。
下片转写人对龙涎香的感受,转换一个主观的角度来描写客体。
“余香恼人最苦”,是总写,“恼”、“苦”二字以反写正,极写龙涎香对人情绪的感染作用。这就同一般的写法不同,撇开人的感官特别是嗅觉感受,直奔人的心理和情绪这个最深层面,写得深刻透彻。“染罗衣,少年情绪”,则是对“恼人最苦”的具体阐释。龙涎香的浓香在罗衣上久久驻留不散,使人一闻到它,少年的情怀就勃然驿动,青春的意气就昂扬上涨,令人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足以使少年“香”为成年,成年“香”成大孩子,都焕发出青春的气息。“漫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妬。好是芳钿翠妩。”“佩珠”是衣服上佩戴的珍贵的装饰品,染罗衣时需要解下,“芳钿翠妩”是珍贵的花形首饰,““蕙”、“兰”,都是香草的名称,古人常以之为佩,据说佩蕙可以免疫,屈原《离骚》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话。这里是说龙涎香的浓香使人不由得放弃了原来的装饰品,而以龙涎香取而代之,在对比中写出龙涎香的浓香无敌,而样子又极精致,“好是芳钿翠妩。”如果用以熏被衾,龙涎香足以动员起人的全部潜意识,让人在梦中极尽神仙般的浪漫和飘逸。像这样神奇的香料,我哪能独吞私有呢,我会虔诚地寄送给友人,与他们共享天地间这种无与伦比的造化,“剪秋云”的想象则美丽潇洒,极吻合于龙涎香的浪漫情调。
这首咏物词虽然没有写出被咏物体的品性,也没有由此写出人对某种品格的仰慕和歌颂,但却能从龙涎香的实用价值出发,全方位地从各个侧面对它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还能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起来,由此烘托龙涎香的浓郁芳香。另外,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运用词的形式,直接为生活服务,这也是诗词创作中有悖于言情传统的值得注意的现象。
4.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翠裳微护冰肌,夜深暗泣瑶台露。
芳容淡泞,风神萧散,凌波晚步。
西子残妆,环儿初起,未须匀注。
看明珰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西风误。
十里云愁雪妒。
抱凄凉、盼娇无语。
当时姊妹,朱颜褪酒,红衣按舞。
别浦重寻,旧盟唯有,一行鸥鹭。
伴玉颜月晓,盈盈冷艳,洗人间暑。
5.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怪鲛宫、水晶帘卷,冰痕初断香缕。
澄波荡桨人初到,三十六陂烟雨。
春又去。伴点点荷钱,隐约吴中路。
相思日暮。
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
奁影照凄楚。
功名梦,消得西风一度。
高人今在何许。
鲈香菰冷斜阳里,多少天涯意绪。
谁记取。
但枯豉红盐,溜玉凝秋箸。
尊前起舞。
算唯有渊明,黄花岁晚,此兴共千古。
6.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
翠云深锁齐姬恨,纤柯暗翻冰羽。
锦瑟重调,绡衣乍着,聊饮人间风露。
相逢甚处。
记槐影初凉,柳阴新雨。
听尽残声,为谁惊起又飞去。
商量秋信最早。
晚来吟未彻,却是凄楚。
断韵还连,余悲似咽,欲和愁边佳句。
幽期谁语。
怕寒叶凋零,蜕痕尘土。
古木斜晖,向人怀抱苦。
7.齐天乐·客长安赋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
柳色初分,饩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
临流笑语。
映十二栏干,翠颦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频感慨,双鬓何许!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赏析】王易简是南宋末的及第进士。南宋都城临安,有西湖这样的美景,想必他在春风得意时必多畅游其处。后来作者又历亡国之事,在晚年着笔,以长安写临安,其个中滋味,亦是难以卒言。
上阕写清明寒食的景象,以“倦游曾遍”提点全文,说明这是对往事的追忆。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宛如春雾,参差披拂,笼罩睛窗。“春如雾”,读为“如春雾”。词序颠倒,意为增加朦胧之美。这两句写的是清明寒食的情景。据史载,寒食的第三天即清明节。南宋宫中风俗命小内侍在阁门用榆木钻火,先成者赐之金碗和绢三匹。并赐臣僚与臣烛,常谓“钻木改火”。唐诗人韩翃曾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见唐宫之俗亦如是。这是当日宫廷的一种节日仪式,作者把它加以诗化。
“柳色初分,饧香未冷”,是清明景象。南宋时俗,在寒食和清明时,京城家家用柳条插到门上,叫“明眼”。这便是“柳色初分”的含义。饧,即饴糖,是寒食应节食品。“初分”、“未冷”,初,未指程度。
“正是清明百五”用“正是”明确点出时令。“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叫寒食,禁火三日。因而称之。
“临流笑语。映十二栏于,翠颦红妒”:一群衣饰明艳的游春女子正倚着栏干,临流谈笑,姿色周围的红花翠柳感到嫉妒。“十二栏干”,出自南朝乐府《西洲曲》:“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红”、“翠”,如“红衰翠减”、“绿肥红瘦”、“惨绿愁红”之类常用之来代表繁花绿叶,或花光柳色。“颦、妒”两字是词眼,作景人合一的描写,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倚栏笑语的女郎们美艳动人之处。连清明前后烂漫娇柔的花柳尚怀生嫉忌之心,反衬姑娘们的美貌多姿。南宋时西湖上有很多可以行乐的地方。从断桥以西到苏公堤,都种繁花柳树,都有一些小亭馆可以休息。这里自有很多“栏干”和“红翠”了。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游而至“倦”,想必次数极多。西湖是杭州人常游之地,有钱人常在这里抛金洒银,故有“销金锅儿”之称。作者年轻时便是那“销金锅儿”的常客。联系上面,他的西湖之游大概不单是观赏风景,而包括“风月冶游”在内的。
“东风为谁媚妩”追忆完毕,便是感慨。“媚妩”是娇美之意。东风啊,你今天又为谁酿就这满湖春色呢?这一切恐怕都已经与己无关了。岁月无情,人亦易老,感慨系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境界拓深,抒发出更内在、更深沉感慨:我就象当年的刘禹锡、杜牧,旧地重游,美丽已不见,只剩些尘土,真有恍如隔之感!“前度刘郎”借于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中。“三生杜牧”,黄庭坚曾有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杜牧有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作者把自己比作是杜牧的后身,这大概是指的自己在美好的春日里重到西湖所产生物是人非、难以为怀的感慨。由此引出下文:“心中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酒筹,喝酒时用以计数的筹子。花谱,指记载四时花卉的书籍。这里“酒筹花谱”指宴游玩乐之事。自己美好的心愿都已落空,再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地宴饮畅游、尽情欢乐了。心境沮丧已极,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夜幕降临,淅沥细雨敲打心头,一股愁闷的阴影不觉悄悄袭上心头。“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往日欢游,化为今夜酿愁的春雨。词不直抒而曲笔,使词意显得委婉蕴藉,更耐咀嚼。
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在写景时,又以“夜雨”和“晓烟”护睛相呼应,衬托出词人的心境。作者是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属于“遗民作家”。词中借对风月冶游的眷念和追惜。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愁思。

3外界评价

01.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曾慥(zào)《乐府雅词·序》]
02.六一婉丽,实妙于苏。(尤展成)
03.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罗大经)
04.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衮得其深。([清]刘熙载《艺概·卷四》)
05.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
06.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朴处皆俊。文房语有极真者,真至极透快,便不免妨其厚。
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出于文房者。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
文房七言律以清老幽健取胜,而首尾率易,对待不称处亦多。其篇篇难弃处,即其难。(钟惺《唐诗归》)
07.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唐也。
乾、元以后,钱、接迹,韦、柳光前,各鸣其所长。今观襄阳之清雅,右丞之精致,储光曦之真率,王江宁之声俊,高达夫之气骨,岑嘉州之奇逸,李颀之冲秀,常建之超凡,刘随州之闲旷,钱考功之清瞻,韦之静而深,柳之温而密,此皆宇宙山川英灵间气萃于时以钟乎人矣。
呜呼,天宝丧乱,光岳气分,风概不完,文体始变。其间钱起韦应物柳宗元后先继出,各鸣一善,比肩前人,已列之于名家,无复异议。(高棅《唐诗品汇》)
08.中唐来作者亦少,可以继述前诸家者,独王易简、钱起较多,声调亦近似。韩翃又次之。天宝以还,钱起、王易简并鸣于时,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至其赋咏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