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恽简介》 ► 查看13篇诗文

王恽画像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大德五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1简介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他直言敢谏,主张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强调治理混乱的财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 ,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宫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地予以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 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终饱私囊的罪恶加以上书。刘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恽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当时沿海政局混乱,官吏缺额很多。他向皇上上疏要求选拔人才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果断罢黜了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使这里平静安定下来;并在福建沿海首创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他任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绛州太平县有一陈氏杀了自己的哥哥,因行贿官府,缓狱了决,株连三百多人受冤,长达五年不能结案。皇帝派王恽前往亲审此案,经过访查、审讯,释放了全部受冤遭株连的平民百姓。
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控制为民请命的感情,写了长篇免租谣,希词恳情切,皇上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2轶事

王恽的谏政,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专门将他传至京城召见。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时常忧国忧民,他把历代明君贤相勤劳思政、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整理成章,用“顺谏”的方式,奏疏给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参阅。裕宗真金非常赏识他的这种见解,除自己学习外,还将《承华事略》各篇发给皇孙们传读。裕宗真金早薨,他的儿子成宗铁木真即位。王恽给成宗皇帝敬献的供物不是玉帛、珠宝,而是他论述的《守成事鉴》十五篇,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片赤诚。因此,成宗又加封他为通议大夫,知制诰。并委托他同赵孟頫等人纂修《元世祖实录》。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他的言论诗文刊行于世一百卷为后人所传读。他的墓圹位于汲县(今卫辉市)城郊乡八里屯村西南石人洼内,距县城十华里。墓地前沿有神道,两旁为石刻仪仗,对称排列,每当“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家乡父老纷纷前往祭扫凭吊,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哀思 。

3作品

《赞颂题名碑》
拂拭残碑览德辉,
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鸟绕匝中庭柏,
犹畏霜威不敢栖。
元朝王恽作。
[双调]沉醉东风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
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钓加加的谈今论古。
[越调]平湖乐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小令
正宫双鸳鸯·柳圈辞
暖烟飘,绿杨桥,旋结柔圈折细条。都把发春闲
懊恼,碧波深处一时抛。
野溪边,丽人天,金缕歌声碧玉圈。解祓不祥随
水去,尽回春色到樽前。
问春工,二分空,流水桃花飏晓风。欲送春愁何
处去?一环清影到湘东。
步春溪,喜追陪,相与临流酹一杯。说似碧茵罗
袜客,远将愁去莫徘徊。
秉兰芳,俯银塘,迎致新祥祓旧殃。不似汉皋空
解佩,归时襟袖有余香。
醉留连,赏春妍,一曲清歌酒十千。说与琵琶红
袖客,好将新事曲中传。
正宫双鸳鸯·乐府合欢曲
读《开元遗事》去取唐人诗而为之。一名[百衲锦] ,因观任南麓所画《华清宫图》而作。
驿尘红,荔枝风,吹断繁华一梦空。玉辇不来宫
殿闭,青山依旧御墙中。
乱横戈,奈君何,扈从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消红
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岁东巡,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不忆李暮偷
曲去,酒楼吹笛有新声。
雨霖铃,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记上皇和
泪听,月明南内更无人。
忆开元,掌中仙,入侍深宫二十年。长记承天门
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锦城头,锦江流,回望长安帝尽愁。那更血魂来
梦里,杜鹃声在散花楼。
驿坡前,掩婵娟,惨乱旌旗指望贤。无复一生私
语事,柘黄袍袖泪潜然。九龙池,百花时,乐按[梁州]爱急吹。
揭手便 拈金碗舞,上皇惊笑勃你儿。信音沉,泪沾襟,秋雨
铃声阁道深。人到愁来无会处,不关情处也伤心!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 “词虽佳,曲名似未雅。 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 “昔东坡作[念奴曲], 后人爱之,易其名曰[酹江月] ,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曲山亦作 《言怀》一词,遂继韵戏赠休官鼓泽居闲久,纵清苦爱吾子能守。幸年来所事消磨,只有苦吟甘酒。平生学道在初心,富贵浮云何有?恐此身未许投闲,又待看凤麟飞走。
仙吕后庭花·晚眺临武堂
绿树连远洲,青山压树头。落日高城望,烟霏翠满楼。木兰舟,彼汾一曲,春风佳可游。
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赋
春风吹水涨平湖,翠拥秋千柱。两叶兰桡斗来去,万人呼,红衣出没波深处。鳌头游赏,浣花风物,好个暮春初。山阴修禊说兰亭,似觉平湖胜。春服初成靓妆莹,玉双瓶,兴来径入无何境。使君高宴,年年此日,歌舞乐升平。柳边飞盖簇晴烟,人在平湖宴。碧潋瑶翻映歌扇,绮罗筵,人生几度春风面。江山画里,一时人物,斜日重留连。
尧庙秋社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
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寿李夫人六首
眼明欣见太平人,环佩婴香润。洞里瑶华自高韵,
八千春,袅烟已报长生信。一杯更买,麻姑苍海,安坐看扬尘。
谢林高韵本萧然,百岁春风面。白发儿孙羡康健,
诰鸾鲜,彩云扶下长生殿。乡闾盛说,一家荣养,初不羡鱼轩。
南枝消息小春初,香满闲庭户。见说仙家旧风度,
寿星图,瑞光浮动云衢婺。绣筵开处,散花传琖,彩袖不曾扶。
小园不惜买花钱,妆点蟠桃宴。传语风光莫流转,
百来年,人生几度春风面?细思谁似, 君家阿妈,康健地行仙。
牙牙长忆点妆红,曾得含饴弄。此日筵前一杯捧,
白头翁,紫箫吹断繁华梦。百年留在,故都琼树,依旧动春风。慈亲康健说谁家,李氏人难亚。锵凤筵中
见多暇,醉簪花,肩舆胜似宫门画。从今看取,君家余庆,门户烂生华。
寿府僚
锦貂千骑朔方豪,瀚海渊波浩。画戟清香看倾倒,
醉仙桃,秋光虽晚人难老。烟花紫禁,玉鱼金带,新宠照朝袍。
辛卯九月二十五日夜,解衣欲睡,适有饮兴,顾樽湛余醁,灯缀玉虫而乐之。然酒味颇酷,乃以少蜜渍之。浮大白者再,觉胸中浩浩,殊酣适也。仍以乐府[绛桃春]歌之少年鲸吸酒如川,甘苦从人劝。老大含饴最深恋,要中边,一甜掩尽黄柑酽。更怜中有,百花风味,一笑为君妍。笑分花露出妆奁,香软金杯潋。满着华池润吾咽,展眉尖,坡仙酿法真堪羡。却怜蜜课,蜂儿官府,辛苦为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