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棐简介》 ► 查看193篇诗文

许棐画像

许棐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许棐著作颇多,有《梅屋诗稿》一卷,《融春小缀》一卷,《梅屋三藁》一卷,《梅屋四藁》一卷,《杂著》一卷,《樵谈》一卷,《献丑集》一卷。

1人物简介

许棐fěi(?~1249)。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2文学创作

许棐著作颇多,《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诗“沾染于江湖末派”,大抵以赵紫芝等为矩矱,以高翥等为羽翼,以书贾陈起为声气之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然其咏歌闲适,模写山林,时亦有新语可观”。

3藏书故实

贫而嗜书,家藏书数千卷。自称“肆有新刊,知,无不市,人有奇编,见,无不录。故环室皆书”。名藏书处“梅屋”,正中悬挂白居易、苏轼画像。作有《梅屋书目》,自为作序。人戏之曰:“嗜书好货,均为一贪。贪书而饥,不若贪货而饱;贪书而劳,不若贪货而逸。人生不百年,何自苦如此?”他说:“今人予不知之,自古不义而富贵者,书中略可考也,竟何如哉?予少安于贫,壮乐于贫,老忘于贫,人不鄙夷予之贫,鬼不揶揄予之贫,书之赐也。”其嗜书安贫的藏书精神,跃然纸上。与刻书家陈起关系弥笃,有《谢陈宗之叠寄书籍》一诗:“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亲”。

4代表作品

乐府二首】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郎心如镜背,磨砂不分明。
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泥孩儿
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欢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岂知贫家儿,生子瘦如鬼。
弃卧桥巷间,谁复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秋斋即事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三台春曲二首】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霁轻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
【秋斋即事】赏析
此诗作者许棐既然喜欢白居易、苏轼的文风,那必然是文字通俗易懂,诗文中必然润含禅意,因为白、苏二人都是学佛之人。
  1、了解了诗作者的诗词风格与推崇禅意的价值取向,再来理解本诗的含义。
  2.1此诗字面意思:桂花的香气已经吹过了(桂花通常每年9~10月开花),而中秋也度过了,但在濒临九九重阳的时节,菊花确不肯开放。这些天来铜制花瓶尽管没有鲜花可插也还是浸满了清水,要骗取那饥饿的蝴蝶飞入窗内。
  2.2诗人所题秋斋即事,就是在秋日的书斋即兴应景而做的诗句,是诗人清寂生活的写照。诗人远离科举、俗务,诗书自娱,每日里面对四壁的书卷,虽然在内心里了悟这书香的花样繁美,但也有万卷读过而期望更近一分秋色收获的心态,这秋天香花交继的自然现象也是诗人文心嬗变的印象。学问有所成,确无所用,如铜瓶无花可插,是寂寞也是悲哀。但诗人的内心却并不枯寂,洋溢着对生活的渴望,对美的感召,即使是清水一捧,也自信会让饥饿的蝴蝶入我圈套。诗人在秋日的书斋里,看闻繁花交接,静待着那花中傲霜而开的君子菊花的开放。这是修心养性的禅功,也是诗人鲜活精神的体现。 诗人书斋号为梅屋,他必然是钦佩梅花斗雪的气节。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在封建社会不为统治者所用的诗人,在此梅屋里的对世态炎凉的感悟与遗世独立的情怀,在这首诗里表露无遗。
  2.3以禅悟的境界解释此诗含义,桂香、菊花、中秋、重阳都是天地大道的消息,唯有通达的人能够觉照。万物与我一体,诗人的心神就是那清水的铜瓶,张扬着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豪迈,必定要网络那些饥饿的蝴蝶、有缘的众生而度化之。
  3、诗的语言是隐晦的,诗人的境界与生活的时代也太久远了。我们很难还原其本意,但读诗歌要读那意境,意会于心,当下体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