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遨简介》 ► 查看19篇诗文

郑遨画像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1生平事迹

郑遨,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卒于晋高祖天福四年(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记载:天福四年十一月丙申,谏议大夫致仕逍遥先生郑云叟卒。),年七十四岁(旧五代史云:天福末,以寿终。按天福共八年,与此不同。此从新五代史)。《旧五代史·郑遨传》载:郑遨,字云叟,少好学,耿介不屈。唐昭宗朝,举进士不中,遂隐于林壑。后居于华阴,与李道殷、罗隐之友善,时人目为“三高士”。遨“时惟青衿二童子、一琴、一鹤,从其游处。”唐天成中,召拜左拾遗,不赴。以山田自给,与罗隐之朝夕游处。遨欲携妻子隐居山林,其妻不欲。遨乃薄游诸郡,得钱数百缗赡家,独往少室山为道士。著拟峰诗三十六章,以导其趣。其妻屡以书劝之还家,遨不之阅,尽投于火。复徙居华阴,种田自给。晋高祖召拜谏议大夫,不起。因赐号逍遥先生,月给薪禄。遨好酒,尝为咏酒诗千二百言,海内传书。又有千里外人,潜使画工写其形容,列为屏障,可见他为时望所重的一斑。
郑遨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志录诗集三卷。此从旧五代史本传)传行于世。郑遨还曾于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讲学。
郑遨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作品多表现了对世人追逐名利、贪求淫乐的嘲讽和对那种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社会现实的抨击,以及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这是贯穿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其代表诗作有《富贵曲》《伤农》《哭张道古》《宿洞庭》《题病僧寮》等。

2代表作品

卷855_1 「山居(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山。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绝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
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棋。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卷855_2 「茶诗」郑遨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卷855_3 「哭张道古」郑遨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岂使谏臣终屈辱,
直疑天道恶忠良。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卷855_4 「富贵曲(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卷855_5 「伤农」郑遨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卷855_6 「咏西施(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素面已云妖,更著花钿饰。脸横一寸波,浸破吴王国。
卷855_7 「思山咏(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因卖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尘。
不如将耳入山去,万是千非愁杀人。
卷855_8 「招友人游春(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难把长绳系日乌,芳时偷取醉工夫。
任堆金璧磨星斗,买得花枝不老无。
卷855_9 「宿洞庭」郑遨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赢得高秋看洞庭。
卷855_10 「题病僧寮」郑遨
佛前香印废晨烧,金锡当门照寂寥。
童子不知师病困,报风吹折好芭蕉。
卷855_11 「题霍山秦尊师(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老鹤玄猿伴采芝,有时长叹独移时。
翠娥红粉浑如剑,杀尽世人人不知。
卷855_12 「偶题(前首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
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
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卷855_13 「景福中作(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闷见戈鋋匝四溟,恨无奇策救生灵。
如何饮酒得长醉,直到太平时节醒。
卷855_14 「题中条静观(侯道华上升处)」郑遨
松顶留衣上玉霄,永传异迹在中条。
不知揖遍诸仙否,欲请还丹问昨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