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简介》 ► 查看3篇诗文

王鹏运画像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1简介

王鹏运: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高祖王云飞迁家至广西临桂,父亲王必达开始以临桂县籍应试,自此为临桂人。王必达历任江西、甘肃等地知县、知府、按察使等职。
他自号半塘老人、半塘僧鹜、鹜翁。时值壮年并不老为何取号老人呢?他说:“古诗上云,父母在,恒言不称老。余一身不幸,幼年失母,中年失父,令人心悲,人不老心已碎,自称老人是用来铭记我的不幸啊!”“我是父母的体魄所依,有父的一半,有母的一半,所以谓为半塘。”王鹏运的爱妻曹氏先他而去,虽无嗣,妻生前他不纳妾,妻亡后不续弦。据说王鹏运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推算他的八字,算命先生算后叹道:“心高命平,是半僧人命也。”王鹏运听了,就把半僧作为自己的号了。一位老人为他占卜,曰“刻鹄类鹜”,意为本来想雕刻天鹅却雕刻成了鸭子。王鹏运伤心地说:“我愧不能像天鹅一样高飞蓝天,只好把自己当成鸭子一样藏在水草丛中,少惹事生非了。”所以他又把鹜翁作为别号之一。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王鹏运10岁时随父到江西。同治九年(1870)回原籍临桂参加在桂林贡院举行的广西乡试,中第28名举人。第二年进京考进士名落孙山,之后滞留京城。十三年(1874)经朋友引荐官内阁中书,期间六次科考,均落榜。最后一次进士落榜后,已过三十而立之年。
王鹏运在内阁中书任上十多年,到光绪十一年(1885)才提拔为内阁侍读,先后直实录馆。光绪十九年(1893)授江西道监察御使,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 弹劾谏诤有直声,曾上书反对西太后和光绪帝驻跸颐和园、请办京师大学堂等,他还弹劾过上至各亲王下至翁同龢等要臣,一生奏议等身。他支持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有为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他代上,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鹏运离京南下,寓扬州,主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因病在苏州去世,享年56岁。光绪三十二年(1906)家人将他的灵柩护送回桂林,安葬在东郊王氏家族墓地。

2记载

鹏运,号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临桂人。同治九年,本省乡试举人。十三年,以内阁中书分发到阁行走,旋补授内阁中书。久之,升内阁侍读。先后值实录馆,办大婚庆典,敍劳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光绪十九年七月,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奉命巡视中城,转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二年春,上奉皇太后驻跸颐和园,鹏运上书曰:窃自今年入春以来,皇上恭奉皇太后驻跸颐和园,诚以听政之暇,皇上得以朝夕承欢,而事机之来,皇太后便于随时训迪。圣慈圣孝,信两得也。况御园驻跸,祖宗本有成宪,如臣梼昧,尚复何言。然毣毣之忱,以为皇太后园庭驻跸,顺时颐养,以迓祥和,诚天下臣民所至愿,若皇上六飞临驻,揣时度势,有不得不稍从缓图者,谨为我皇上敬陈之。自和议既成之后,财匮民离,敌骄国辱,久在圣明洞鋻之中,无俟微臣赘述。恭读去年四月朱谕,我君臣当艰苦一心,力图自强之策。至哉王言。今日非力持坚苦之操,难策富强之效。圣言及此,真天下之福也。昔齐顷公败于鞍,归而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食肉,而浭阳之田以归。夫饮酒食肉,何碍于政。史臣特举人所至近易忽之处,以状其日不暇给之忱。是以风声所树,不必战胜攻取,邻国畏沮之心自生。实效先生,理固相因而至。夫人情不远,援古可以知今,而环伺綦严,返观能无滋惧。臣非不知我皇上宵衣旰食,在宫在园,同此励精图治。然宸衷之痛苦,左右知之,海内臣民不能尽悉也。在廷知之,异域旅人不能尽见也。恐或以温凊之晨昏,为宸游之逸豫,其何以作四方观听之新,杜外人觊觎之渐哉。臣又闻皇上前次回还,乙夜始入禁门,不独披星戴月,圣躬无乃过劳,而出警入跸之谓何。亦非慎重乘舆之道。而今之颐和园,与圆明园情形迥异,其时承平百年,各署入直之庐,百官待漏之所,规模大备,相习忘劳,今则芜废已逾三十年一切办公处所,悉皆草创,俱未缮完。大臣虽仅有憩息之区,小臣之踟蹰宫门,露立待旦者,不知凡几。而缀衣趣马,先后犇走于风露泥淖之中,更无论矣。体群臣为九经之一,亦愿皇上垂鋻及之也。又近读邸钞,立山奉命管理圆明园,皇上两次还宫,皆至园少坐,外间讹传,遂疑有修复之举。臣愚以为值此时艰,断不至以有限之金钱,兴无益之土木。且借贷业已不赀,更何从得此钜款。此不足为圣明虑,然臣因之窃有进者。当同治改元之始,御园甫经兵燹,兴葺非难,乃竟听其芜废,岂惮劳惜费哉。盖欲使深宫不暇自逸之心,昭示以薄海内外。是以数年之内,海宇敉平,武功克蒇。前事具在,圣谟孔彰,伏愿皇上念时局之艰难,体垂帘之德意,颐和园驻跸,请暂缓数年。俟富强有基,经营就绪,然后长承色笑,侍养湖山。盖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自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所谓以天下养者,不且比隆虞帝哉。
疏入,上欲加严谴,王大臣陈论至再,意稍解。徐曰:朕亦何意督过言官,重圣慈或不怿耳。枢臣以鹏运摺内夹片附奏,略谓鹏运虽冒昧渎奏,亦忠爱微忱,臣等公同阅看,尚无悖谬字样,可否吁恩免究,意在声敍宽典之邀,出自臣下乞请也。疏留中。即日车驾恭诣圣安,面奉懿旨:御史职司言事,余何责焉。王大臣奉谕旨,此后如再有人妄奏尝试,即将王鹏运一并治罪。著即传谕知悉。鹏运直谏垣十年,疏数十上,大都关系政要,此尤荦荦大者。二十八年,得请南归,寓扬州。时艰日亟,愤懑滋甚。三十年春,以省墓道苏州,病卒,年五十六。
鹏运内性悙笃,接物和易,能为晋人清谈,闲涉东方滑稽,往往一言隽永,令人三日思不能置。甫通朝籍,即不谐时论,致身言路,敢于抨击权强,夙不慊于津要。惎之者复百计中伤之,卒坎壈于仕途。才识闳通,不获竟其用。官内阁侍读,两届京察一等,不记名。给事中试俸期满,援例截取,奉旨以简缺道员用,如直省道府简缺,归部铨或外补。故事,京曹截取,皆以繁缺用,以简缺用者,自鹏运始。鹏运微尚萧远,书卷而外,嗜金石书画,亦不为意必。唯精揅词学,生平悃款抑塞,一寄讬乎是。其四印斋所刻词,自南唐迄元若干家。著有半塘定稿,袖墨虫秋味梨蜩知等集。——蔡丏因编《清代七百名人传》(第五册)

3作品

成就

王鹏运初嗜金石,20岁后始专一于词,成就突出,在词坛声望很高,与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合称为“晚清四大家”。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使常州词派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当世词苑。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即根源于王氏。晚清词学的兴盛,王氏起了重要作用。
其早年词与王沂孙为近,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等。甲午至辛丑间(1898~1901)身为谏官,并与文廷式等唱和,颇有伤时感事之作,词风近辛弃疾。如〔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谒金门〕”霜信骤“、〔满江红〕《送安晓峰侍御谪戍军台》等,苍凉悲壮,饶有壮夫扼腕之概。他同朱孝臧、刘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词》,也不乏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但是,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对清廷江河日下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哀叹。有的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
王鹏运用了30年的时间,校勘《花间集》以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和《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又校刻《吴梦窗词》。他用汉学家治经治史的方法以治词,校勘精审,向为学者所称道。
著有《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晚年删定为《半塘定稿》2卷,《剩稿》1卷。

自序

半塘僧鹜者,半塘老人也。老人今老矣,其自称老人时,年实始壮。或问之,老人泫然以泣作,而曰:礼不云乎:父母在,恒言不称老。某不幸,幼而失怙,今且失恃矣。称老,所以志吾痛也。然则半塘者何?曰:是吾父吾母体魄之所藏也。吾纵不能依以终老,其敢一日忘之哉!由是朋辈无少长,皆以老人呼之而不名,悲其志也。老人仕于朝数十年,所如辄不合。尝娶矣,壮而丧其偶;生子又不育,尝读书应举子试矣,而世所尊贵如进士者,卒不可得。家人以老人之郁郁于前,冀其或取偿于后也;召瞽之工于术者,以老人生年干支使推之。瞽猝然曰:是半僧人命也。老人闻之则大慊,乃自号曰半僧。老人之友为言官也,尝妄有所论列,其事为人所不易言。老人之友,有为老人危者,上疏之前夕,为老人占之,得刻鹄类鹜之繇。疏上,几得奇祸,乃复自号“鹜翁”,曰:吾以傲夫卜,而自匿其草者。于是,三名者,尝随所适以自名焉。旣而其友以疑罪死于法,老人伤之曰:吾哀吾友,吾忍忘吾鹜耶!遂撮三者自名为“半塘僧鹜”云。嗟乎!半塘者,老人之墓田丙舍也。曩以仕于朝,不得归;今投劾去矣,又贫不能归;老人又以出世之志,牵于身世,不得。遂求得西方贝叶之书,乃哆口瞠目不能读,读亦不能解。惟所谓鹜者,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以远;日浮沈于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或庶几焉。是老人之名副其实者,仅三之一耳,然则老人之遇,亦可知矣。

选录

浣溪沙·题丁兵仆丈画马】 
苜蓿栏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沈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点绛唇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减字木兰花 
婆娑醉舞,呵壁无灵天不语。独上荒台,秋色苍然自远来。
古人不见,满目荆榛文字贱。莫莫休休,日凿终为浑沌忧。
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
倦寻芳,慵对镜,人倚画阑暮。燕妒莺猜,相向甚情绪。
落英依旧缤纷,轻阴难乞,枉多事、愁风愁雨。
小园路,试问能几销凝?流光又轻误。联袂留春,春去竟如许!
可怜有限芳菲,无边风月,恁都付、等闲风絮。
玉漏迟
望中春草草,残红卷尽,旧愁难扫。载酒园林,往日游情倦了!
几点飘零花絮,做弄得阴晴多少?归梦好,宵来犹记,骖鸾空到。
尾长翼短如何?算愁里听歌,也伤怀抱。烂锦年华,谁信春残恁早?
留取花梢日在,休冷落旧家池沼。吟思悄,此恨鹧鸪能道。
玉楼春
好山不入时人眼,每向人家稀处见。浓青一桁拨云来,沈恨万端如雾散。
山灵休笑缘终浅,作计避人今未晚。十年缁尽素衣尘,雪鬓霜髯尘不染。
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
华发对山青,客梦零星,几寒濡句慰劳生。断尽愁肠谁会得?哀雁声声。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冰。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
鹧鸪天·登玄墓还元阁,用叔问《重泊光福里》韵
云意阴晴覆寺桥,秋声瑟瑟径萧萧。五湖新约尊前订,十月轻寒画里销。
凭翠槛,数烟桡,一楼人外万峰高。青山阅尽兴亡感,付与松风话市朝。
南乡子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拼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临江仙
枕上得《家山》二语,漫谱此调。梦生於想,歌也有思,不自知其然而然也。
歌哭无端燕月冷,壮怀销到今年。断歌凄咽若为传。家山春梦里,生计酒杯前。
茆屋石田荒也得,梦归犹是家山。南云回首落谁边?凝呵湘水壁,一问左徒天。
冯延巳《鹊踏枝》十首
其一
落蕊残阳红片片,懊恨比邻,尽日流莺转。似雪杨花吹又散,东风无力将春限。
慵把香罗裁便面,换到轻衫,欢意垂垂浅。襟上泪痕犹隐见,笛声催按梁州遍。
其二
漫说目成心便许,无据杨花,风里频来去。怅望朱楼难寄语,伤春谁念司勋误?
枉把游丝牵弱缕,几片闲云,迷却相思路。锦帐珠帘歌舞处,旧欢新恨思量否?
其三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其四
斜日危阑凝伫久,问讯花枝,可是年时旧?浓睡朝朝如中酒,谁怜梦里人消瘦。
香阁帘栊烟阁柳,片霎氤氲,不信寻常有。休遣歌筵回舞袖,好怀珍重春三后。
其五
昼日恹恹惊夜短,片霎欢娱,那惜千金换。燕睨莺颦春不管,敢辞弦索为君断。
隐隐轻雷闻隔岸,暮雨朝霞,咫尺迷云汉。独对舞衣思旧伴,龙山极目烟尘满。
其六
风荡春云罗样薄,难得轻阴,芳事休闲却。几日啼鹃花又落,绿笺莫忘深深约。
老去吟情浑寂寞,细雨檐花,空忆灯前酌。隔院玉箫声乍作,眼前何物供哀乐。
其七
谁遣春韶随水去?醉倒芳尊,望却朝和暮。换尽大堤芳草路,倡条都是相思树。
蜡烛有心灯解语,泪尽唇焦,此恨消沈否?坐对东风怜弱絮,萍飘后日知何处。
其八
对酒肯教欢意尽?醉醒恹恹,无那忺春困。锦字双行笺别恨,泪珠界破残妆粉。
轻燕受风飞远近,消息谁传,盼断乌衣信。曲几无憀闲自隐,镜奁心事孤鸾鬓。
其九
几见花飞能上树,难系流光,枉费垂杨缕。筝雁斜飞排锦柱,只伊不解将春去。
漫诩心情黏地絮,容易飘飏,那不惊风雨。倚遍阑干谁与语?思量有恨无人处。
其十
谱到阳关声欲裂,亭短亭长,杨柳那堪折。挑菜湔裙春事歇,带罗羞指同心结。
千里孤光同皓月,画角吹残,风外还呜咽。有限坠欢争忍说,伤生第一生离别
八声甘州·送伯愚都护之任乌里雅苏台
是男儿、万里惯长征,临歧漫凄然。只榆关东去,沙虫猿鹤,莽莽烽烟。
试问今谁健者?慷慨着先鞭。且袖平戎策,乘传行边。
老去惊心鼙鼓,叹无多哀乐,换了华颠。尽雄虺琐琐,呵壁问苍天。
认参差、神京乔木,愿锋车、归及中兴年。 休回首,算中宵月,犹照居延。
沁园春·代词答
词告主人:釂君一觞,吾言滑稽。叹壮夫有志,雕虫岂屑?小言无用,刍狗同嗤。
寿麝尘香,赠兰服媚,烟月文章格本低。平生意,便俳优帝畜,臣职奚辞?
无端惊听还疑,道词亦穷人大类诗。笑声偷花外,何关著作?情移笛里,聊寄相思。
谁遣方心,自成沓舌,翻讶金荃不入时!今而后,倘相从未已,论少卑之。
三姝媚
次珊读唐人《息夫人不言赋》,有感於《外结舌而内结肠,先箝心而后箝口》之语,赋词索和,聊复断声,亦《盍各》之旨也。
蘼芜春思远。采芳馨愁贻,黛痕深敛。薄命怜化,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
瞑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那得相思,付与青苹,自随蓬转。
惆怅罗衾扪遍。便梦隔欢期,旧恩还恋。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怨。
继继丝丝,弃袅尽香心残篆。漫想歌翻壁月,临春夜满。
【评】叶恭绰曰:缠绵往复。(《广箧中词》二)
满江红·朱仙镇谒岳鄂王祠,敬赋
风帽尘衫,重拜倒朱仙祠下。尚彷佛英灵接处,神游如乍。
往事低徊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更何堪雪涕读题诗,残碑打!
黄龙指,金牌亚。旌旌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咤。
气讋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犹社。抚长松郁律认南枝,寒涛泻。
(道光季年,河决开封,举镇惟岳祠无恙,壬午扶护南归,曾梦游祠下。)
【沁园春】
岛佛祭时,艳传千古。八百年来,未有为词修祀事者。今年辛峰来京度岁,倡酬之乐,雅擅一时。因於除夕,陈词以祭,谱此迎神。而以送神之曲属吾弟焉。
词汝来前!酹汝一杯,汝敬听之。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
芒角撑肠,清寒入骨,底事穷人独坐诗?空中语,问绮情忏否?几度然疑。
玉梅冷缀莓枝,似笑我吟魂荡不支。叹春江花月,竞传宫体,楚山云雨,枉托微词。
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长安陌,听喧阗箫鼓,良夜何其?
【评】叶恭绰曰:奇情壮采。(《广箧中词》二)
摸鱼子
以汇刻宋、元人词赠次珊,承赋词报谢,即用原调酬之。
莽风尘雅音寥落,孤怀郁郁谁语?十年铅斩殷勤抱,弦外独寻琴趣。
堪叹处,恁拍到红牙,心事粉如许!低徊吊古。试一酹前修,有灵词客,知我断肠否?
文章事,覆瓿代薪朝暮,新声那辨钟缶?怜渠抵死耽佳句,语便惊人何补!
君念取,底断谱零缣,留得精神住?伫辛伫苦。且醉上金台,酣歌击筑,杂沓任风雨。
念奴娇
登旸台,上绝顶,望明陵。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
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销沉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
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4评价

朱祖谋曰:君词导源碧山,复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与周止庵氏说契若针芥。《半塘定稿序》)
叶恭绰曰:幼遐先生於词学独探本原,兼穷蕴奥,转移风会,领袖时流,吾常戏称为桂派先河,非过论也。彊村翁学词,实受先生引导。文道希丈之词,受先生攻错处,亦正不少。清季能为东坡、片玉、碧山之词者,吾於先生无间焉。(《广箧中词》二)
《清词菁华》:鹏运为清末四家先导,上承嘉道之敝,下开同光变革之风,文廷式、朱祖谋、况周颐,皆受其指授。